褪下厚重的冬衣,泡在暖和的溫泉水中享受那份身心放鬆的自在,想必是許多人在冬令時節最期待的休閒活動吧。今年的宜蘭礁溪溫泉季,一如往常的在12月舉辦結合音樂饗宴、在地美食以及溫泉優惠的嘉年華之外,最特別的是首次加入了利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溫泉“打卡”的集點兌獎活動。而這結合科技與在地特色的幕後推手,除了有資策會創新服務研究所的專業研發團隊之外,並有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的師生參與其中,由這群人文背景的東華師生扮演了景點內容的建置與場域實證的重要角色。
利用行動裝置“打卡”的這個概念主要來自今年2月Facebook在台灣提供的一項特色服務。其原理主要是藉由GPS、3G網路或無線網路定位使用者所在的地標點,並可即時將位置資訊分享到社群網站上,而這些地標景點也可從使用者打卡累積的次數來衝人氣,為這些地方創造更高的宣傳效益。然而,這次溫泉季活動中由資策會所設計的智慧行動導覽平台的打卡活動,則顛覆了原先由Facebook所建立的打卡遊戲規則,將打卡積點的效益累積到使用者身上,並將使用者在地標點停留時間的長短作為點數計算的依據。
資策會所提供的這套行動觀光服務App,目前為Android的版本,使用者可在Google Market利用“秀台灣”或“Show Taiwan”的關鍵字免費下載。有別於一般觀光導覽類的主題應用,資策會的“秀臺灣觀光導覽服務”,同時提供了使用端(手機或平板電腦)的App應用程式以及資料建置與檢索端的網頁平台介面。使用者可輕易的在平台上建立自己的景點,並即時的分享到行動裝置給其他的使用者瀏覽點閱;而這些景點也非一般地標點以照片加簡要文字的介紹而已,可進一步利用章節的功能將景點內容設計為與影音、短片等精彩的電子書,當然還有強大的即時定位與路線導覽的功能。
事實上,我們真正的目的乃是希望能藉由溫泉季打卡的活動設計,吸引更多人來使用這套行動導覽服務平台。活動再怎麼精彩也僅是一時的,可隨地點、時節來替換,而這些景點內容則可持續地累積與深化。在行動裝置日益普及的今日,遊客不論在台灣任何角落,皆可利用此工具認識在地人文地景與自然風貌;而地方的商家、觀光業者或文史工作者也可藉此平台來分享、提供各類型的在地資訊,並可做為商家及特色產業的行銷管道。這平台若能有效的推廣使用,不但可深化我們對於鄉土人文的理解,更可進一步創造地方觀光服務或深度旅遊的產值。
近年來臺灣的基礎網路服務環境已愈趨完備,也建立了非常完整的硬軟體的生產、研發、銷售網絡。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以及相關軟體市集更是有非常耀眼的發展。另一方面,針對臺灣當前產業轉型與區域發展的整體發展策略,政府也提出了「觀光拔尖領航方案」,以“觀光”來串連相關的產業,並藉由各縣市觀光文化的特色來重新定位區域發展主軸。其中,東部地區屬於「慢活的臺灣」,希望透過「舊景點、新意象」之概念重現地方風華,這些構想不論是在理論面或執行面上,皆與資策會整合行動科技與地方觀光導覽的概念相吻合。
然而這套“秀臺灣行動導覽平台”並非單純的研究室產物。資策會引進了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的概念,在研發的過程中邀請了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來參與系統的評估與場域實證,東華團隊這邊雖然沒有系統研發的專業,但藉由各類型資料的建置以及實地在田野現場操作,可協助資策會找到系統平台的程式問題,並進一步提供以使用者為導向的修改建議。參與的學生們也得以藉由場域實證的操作過程,學習最新的行動科技的應用以及行動導覽運作的基本邏輯,建立一套科技與人文跨領域學習的產學合作模式。
最近曾有同事向筆者提到,買了平板電腦後除了上網看電子書之外,似乎都變成小孩子拿去玩線上遊戲的“行動遊戲機”了。同事也一直覺得這麼方便攜帶的行動裝置,如果能有效做為教學研究或田野調查的輔助工具不知道該有多好。資策會的這套行動導覽平台,是我目前提供給同事們參考的選項之一,我們可以將介紹地方文史的教學講義,以景點書的方式設計到這套平台裡面,除了文字圖片之外,還可以再加上語音以及影片的多媒體資訊在裡面。而這樣的行動平台不但可以在課堂上連接投影機播放,也可在田野現場展示給學生們參考。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我們也可讓學生學習在這平台上將實地考察的成果分享給更多的使用者,或藉由主題設計來共同累積在地的自然與文化知識。
資策會的行動觀光導覽服務平台的網址是http://124.9.6.52/i236_tour/index.php,使用時別忘了在設定選項中將“東華大學”加入您的好友中,您就可立即使用臺灣文化學系師生所建置的數百個花蓮導覽景點囉。
以下是12/2-4宜蘭溫泉季的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