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黃清琦製作了一系列精彩的臺灣原住民高山族群百年分類史地圖,經他同意轉製為GIF動畫,並轉載原始圖檔給各位參考。
圖1:1900,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臺灣蕃人事情》7分法。分為泰雅、布農、鄒(或曹)、排灣、澤利先、漂馬和阿美等七族。(未列雅美)
圖2:1910,鳥居龍藏發表一篇法文報告,9分法。分為Tayal(泰雅)、Bounnun(布農)、Niitaka(新高,今之鄒)、Saou(邵)、Tsarisene(澤利先)、Paiwan(排灣)、Pyouma(卑南)、Ami(阿美)、Yami(雅美)等九族。
圖3:1911,臺灣總督府蕃務課英文報告,9分法。Tayal(泰雅)、Saisett(賽夏)、Bunun(布農)、Tsuou(鄒)、Tsarisene(澤利先)、Paiwan(排灣)、Piyuma(卑南)、Ami(阿美)、Yami(雅美)等九族。
圖4:1912,森丑之助,6分法。將排灣、澤利先、和卑南三族並稱為排灣族,加上泰雅、布農、曹、阿美、雅美五族,簡化為六族。
圖5:1913,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刊行「蕃社戶口」,在森丑之助的六族外加入賽夏族共為七族(總督府應該是被1902年南庄事件嚇到了,不能忽略賽夏族^^)。此後該系統便成日治時期官方所用的分類。
圖6:1913,佐山融吉,《蕃族調查報告書》,8分法。
圖7:1915,小島由道,《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8分法。總督府7族加上賽德克(セ—ダッカ)族。
圖8:1935,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9分法。移川子之藏將卑南族獨立,稱為Panapanayan族,另將澤利先族也獨立,改稱為魯凱(Rukai),阿美族改稱Pangtsah族。因此臺灣原住民分為Atayal(泰雅)、Saisiat(賽夏)、Bunun(布農)、Tsou(鄒)、Rukai(魯凱)、Paiwan(排灣)、Panapanayan(卑南)、Pangtsah(阿美)和Yami(雅美)等九族。
圖9:小川尚義,12分法。
圖10:戰後(「光復」後),國民政府最初沿用日治晚期的官方7分法,不久改用移川子之藏的9分法,名稱以中文為主,慣用拼音與移川所列有所不同。九族是:泰雅(Atayal)、賽夏(Saisiat)、布農(Bunun)、鄒(Tsou)、魯凱(Rukai)、排灣(Paiwan)、卑南(Puyuma)、阿美(Amis)、雅美(Yami)。
圖11:2000年以後,只要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通過,報行政院核備,新的被政府認可的「原住民族」就可以產生。依此模式,2001年,邵族被宣布為原住民第十族,:2002年;噶瑪蘭族被宣布原住民第十一族;2004年,太魯閣族被宣布原住民第十二族;2007,撒奇萊雅族被宣布為原住民第十三族;2008年,賽德克族被宣布為原住民第十四族。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