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導向地理資訊系統教材(電子書)

2014年8月17日

轉載【地理眼】地理人專訪 從社會組到GIS公司

採訪撰稿/郭飛鷹
「地理系畢業後往哪裡去?」這個想必週遭親友們問過N次的問題,但卻很少被準確地回答過,《GeogDaily 地理眼》特別訪問到台大地理系畢業的盧怡婷,希望透過學姊的經驗勾勒一點地理人的藍圖。


臺大地理系畢業的盧怡婷在GIS公司磨練後,今年要赴英深造,尋求GIS與自身的新方向。(圖片來源/盧怡婷提供)
因緣際會進入GIS領域 真正的關鍵在自發學習
臺大地理系畢業後即出社會工作的怡婷學姊,曾讓周遭人納悶為何不選擇繼續攻讀碩士班;其實,在身邊同學紛紛報考準備研究所之際,儘管自身動機並無強烈到「非唸不可」,她仍曾嘗試過申請台大城鄉所,然而結果並未能如所願順利,但卻成為讓她能走出校園,轉而專注於職場發展的契機。
盧怡婷大學時曾在賴進貴老師的地圖室工讀,因此畢業後首要目標是尋找與地圖相關的工作。她曾短暫地擔任過地理教科書的編輯員,後來在因緣際會下進入「崧旭資訊」任職GIS分析師。從工作中接觸到許多系統開發的案子,案子來自各領域的客戶,因此促使自己必須去了解不同產業的作業或研究需求,並替他們規劃出GIS的解決方案。「每一個專案就是一個新的學習」,雖然周遭許多同事都具有碩士學歷,但是盧怡婷認為這不是區分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除非剛好是自己研究領域的案子,否則都要重新學習,因此工作經驗的累積絕對比學歷來的重要。
盧怡婷也認為,學校的所學只是提供「你在某領域的基礎知識」,也就是讓一個人具備「自發學習」的基礎,真正的關鍵仍舊在於畢業後的自我學習和充實,如此一來,才能持續地為自己積累更多的能力。

資訊服務業所需具備的能力 邏輯、合作、美感
除了「溝通」和「統整」等團隊合作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外,盧怡婷從個人的經驗出發,認為若要在職場上持久發展,更要具備「勇於發問」的膽識。因為自己在這行「還很菜」,惟有如此才能從前輩或同事身上學到更多。盧怡婷提到,其實GIS產業就是屬於資訊產業,從產品規劃、軟體開發、系統測試等都是一樣的道理,只是「我們關注的功能在於空間資訊的處理」。因此對GIS有基本認識外,「邏輯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包括系統規劃、開發流程設計等環節,都是GIS分析師要先思考周全後,才能提交給工程師開始程式編寫的工作。
盧怡婷說,在工作中若是行有餘力之時,培養「美感」和「設計感」也相當重要。由於大部分GIS專案牽涉到使用者的操作,因此「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的好壞便成為客戶接觸到產品的第一印象,除了最基本的「能用」以外,如何能讓使用者「會用、好用、想用」,也是這個工作極為關鍵的一環。
由於GIS軟體技術本身仰賴程式開發者,詢問身處業界中的盧怡婷對於學習程式設計的想法,她短短思考了一下,認為雖然不可否認沒有程式設計就沒有GIS,然而,既然「我們是地理系而不是資工系」,需要的是「思考自身的定位,培養空間議題的敏銳度」,因為需要有人告訴工程師GIS要往哪裡走。

不要侷限自己 盧怡婷:多嘗試、多學習
怡婷學姊今年9月將赴英國攻讀碩士班,念的是「土木、環境與地理資訊工程」(Civil, Environmental and Geomatic Engineering)底下的地理資訊科學模組(programme),為自己充實更多專業。不過究竟是什麼緣故讓怡婷學姊毅然決然地放下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呢?除了學習新知、了解國外GIS的發展,然而最主要的原因也最簡單:「就是想出去看看,想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
採訪的最後,盧怡婷鼓勵學弟妹們「嘗試看看GIS領域的工作」,社會組出身的盧怡婷,也曾經認為自己只能走人文、社會領域的工作,但是直到進入資訊業的環境工作後,才發現自己其實也有能力在這塊領域中貢獻。而對於已有志於朝人文或自然地理方向發展的同學,她也建議還是要接觸一下GIS的知識,「即使不懂技術,只要會應用,與其他專業結合就可能有新的火花」。盧怡婷學姊同時更加鼓勵學姐、學妹們進入這一行工作,除了能平衡一下嚴重男女比例失調的資訊業,有鑑於資訊技術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大關鍵,因此也希望「更多女性參與此改變社會的生產過程中」。此外,對於未來希望進入GIS的領域中打滾的同學,盧怡婷則認為「眼光就不能只侷限在GIS本身上」,她說,還需關注許多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例如行動裝置、雲端計算、大數據等等,才能不斷創新前進。
若要總括一句,盧怡婷學姊表示,「這工作就是永遠都有你不會的事,不要停止學習」。
(完整圖文請
見此

0 意見:

 
G-contents@NDHU Copyright © 2009 Blogger Template Designed by Bie Blogger 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