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導向地理資訊系統教材(電子書)

2009年7月28日

時間與空間的整合—歷史GIS工作坊

國科會數位典藏與學習汁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分項計畫,即將舉辦2009地理資訊工作坊時間與空間的整合—歷史GIS在高中教學之應用」,本次課程旨在呼應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應用推廣的目標,與教育部高中職99學年度課程綱要,內容結合理論及實務操作,推廣數位典藏地理資訊。工作坊內容主要針對高中(職)歷史教師所規劃,北中南各舉辦一場次,為期一天。歡迎有興趣的老師、同學報名參加。

◆時間
  (1)【中部場次】2009年7月29日(三)08:40~16:30
  (2)【北部場次】2009年8月6日(四)08:40~16:30
  (3)【南部場次】2009年8月12日(三)08:40~16:30

◆地點
  (1)【中部場次】台中一中台中市北區育才街2號 ) 
  (2)【北部場次】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302室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3)【南部場次】國光高中高雄市楠梓區後昌路512號

◆參與對象:高中(職)相關科系教師

◆課程表:7/29(三)、8/6(四)、8/12(三)   

  實作課程1:線上地圖與數位典藏資源
      單元一: 數位典藏計畫歷史地圖及照片資源介紹
      單元二:Google 地圖基本功能與操作
      單元三:新舊地圖比對工具
      單元四:歷史地圖編輯(數化工具)操作
      實作練習: 請選擇一老街或傳統聚落繪製古今變遷主題圖
      檔案下載:FsatStone Capture

  實作課程2:地圖與照片整合
      單元一:網路相簿建立
      單元二:在網路相簿中編輯照片地圖
      單元三:歷史地圖與照片結合
      單元四:照片地圖與網頁或部落格整合(demo)
      實作練習: 建立老照片地圖相簿,並規劃一個文史考察路線

  實作練習3:地圖與地名資料庫整合 
      單元一: 台灣地名趣談
      單元二: 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操作與使用
      單元三: 歷史地圖與地名資料庫結合
      補充:地名資料庫的重要性

◆講師群
    范毅軍老師/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執行長
    賴進貴老師/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教授
    郭俊麟老師/國立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系 助理教授
    廖泫銘老師/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研究助技師

◆報名時間
     (1)中部場次:即日起至7月23日(四)止
     (2)北部場次:即日起至8月3日(一)止
     (3)南部場次:即日起至8月7日(五)止

◆報名方式:網路報名 
    (1)礙於場地限制,本次工作坊優先錄取高中(職)歷史教師,再者是依據報名時間順序,以下為各場次公告名單與報名序號之時間。
     (2)中部場次於7月24日(五)公告。
     (3)北部場次於8月4日(二)公告。
     (4)南部場次於8月8日(五)公告。

◆研習證書
參與滿六小時課程之學員,將於當天課程結束後發與研習證書。

image

2009年7月24日

Google Map Buddy~把小圖拼成大圖

Google Map利用圖層的概念,成功的在電腦視窗中打造符合不同縮放比例的地圖。但如果電腦沒有上網,需要的範圍大過一個視窗(想弄下一張大圖),甚至想直接下載到別的軟體或平台使用時,就有點麻煩囉!

有個網站提供了免費解決方案給大家,一個叫做Google Map Buddy的軟體。使用者可指定範圍以及圖層的詳細程度,讓軟體自動幫你下載所有的切割小地圖,並進一步拼成一張大圖(如下圖所示)。這是免費的小工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來玩玩看!http://www.augmentedrealitysoftware.co.uk/progs/GMB.zip

image 
source:http://www.augmentedrealitysoftware.co.uk/gmb.html 

詳細的操作方法,可以參考聯合新聞網『數位資訊2009/07/24的專欄』 製作一張「個人用」的Google Maps這篇文章。根據筆者的使用經驗,除了可以下載一般地圖,衛星影像、地形圖都可以抓下來用唷~

image

目前這工具只能抓Google Map自己的地圖,尚無法抓Google Map地圖小工具(如新舊地圖比對)的地圖,不過相信未來應該蠻有機會可以實現的!

PS:一個小提醒,選取範圍時,不是用滑鼠去點區域,而是要點一個角落再拖曳至另一個對角(不要放開滑鼠)。

鳥瞰圖的進化與跨時代的創意:趣遊碗

image


今天廖桑向筆者推薦了一個令人驚豔的網站,讓我們過去看到1930年代吉田初三郎台灣鳥瞰圖的讚嘆得已昇華到另一種新的境界。該網站所介紹的“趣遊碗”乃是將台灣各地的景色,濃縮在直徑十二公分的青花瓷碗中,碗內是引人入勝的魚眼鳥瞰圖,慢慢地轉動觀看這個碗,就像在當地上空翱翔遊歷。把現代的鳥瞰圖加上實用與典藏的創意,這真是會令人愛不釋手的小玩意呀!!網址http://www.tripviewbowl.com/

有關這趣遊碗的製作與創意來源各位可以看看以下的影片介紹。

該網站也提供了精彩的互動地圖解說,以作品中的 『來ㄨㄢˇ關西』為例,除了有詳細的地名源由與人文地景介紹,也製作了圖像瀏覽與GOOGLE MAP對照的網頁功能。

imageimage

網頁中還有Quick Time 360度的VR賞玩設計,猶如親自把玩這精美的趣遊碗。這製圖的美感與視覺上的創意,可能已經超越了很多地理人的想像了!這樣的成果也是數位典藏加值的理想範本,也是值得長久珍藏的紀念品。image

該網站內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大家有興趣不妨去瞧瞧吧!
http://www.tripviewbowl.com/viewpoint_01.html

2009年7月21日

1:1實物大剛彈勇士之東京都市行銷策略

東京台場出現了一個十八公尺高的1:1剛彈勇士。也許很多人以為這只是紀念剛彈動漫三十週年的活動,其實有蠻多特殊的都市行銷意涵在裡面呢!我們可以來了解一下是誰在支持? 理念是什麼?  而這實物大的剛彈勇士擺在東京都的哪個位置? 為什麼是那裡呢?

講這些嚴肅的話題之前,大家還是先來看看以下的Youtube影片吧!!

image


上述的問題跟相關的心得,等我月底考察回來再跟各位分享吧!

活動官網: http://www.gundam30th.net/event/real-g.html

三宅一生的飛行場踏查~2上大和飛行場

看了海角七號以當時日本教師的情書為背景,串連起恆春的古城、海灘與人文風情的動人故事,我也拿來飛機場為例講一個故事吧!

話說有個日本青年小林慎太郎,他帶著他祖父的遺照來到了花蓮,背負著祖父的遺願,希望能再看一眼當時在太平洋戰爭時期服役的上大和飛行場。他說,當時美軍來接收這機場時,還是他祖父親手為美軍繪製了基地地圖呢。小林手裏握著從美國軍方那邊取得的上大和(KAMITAMATO)飛行場地圖,懇求我們的三宅一生洪大師能為他找到當時他祖父軍旅生涯最難忘的地點。

洪大師看到這張圖後皺起眉頭說道:這張地圖提供的地理資訊有限,可能得先從地名著手,然而"上大和"很明顯是個舊地名,得翻查相關地名文獻才能確認.....還好,中研院已完成內政部委託的台灣地區地名檢索系統,可輕鬆找到新舊地名的對照與相關文獻解說。洪大師查詢上大和地名的結果如下:

"根據族老口述,光復鄉境內有二個最古老的部落,即馬太鞍與太巴塱。這兩個部落以光復溪為界,西為馬太鞍社及其勢力範圍,東為太巴塱社及其勢力範圍,兩社皆位於光復鄉的北半部。清朝屬臺東直隸州奉鄉,西元1896年日人據臺後設太巴塱區。1904年劃出一部設馬太鞍區,1916年將太巴塱區併入馬太鞍區,翌年廢之併入鳳林區,並將大和改隸水尾區(今瑞穗),1937年又將馬太鞍改稱上大和,設部落會四處,富田、大和,亦各設部落會,同時鳳林區改稱鳳林庄。"

很清楚的,上大和就是現在光復鄉一帶。不過詳細的位置還得透過地圖的對照比較,因此洪大師繼續使用中研院提供的新舊地圖比對工具,利用日治後期的五萬分一地形圖來跟這張上大和飛行場基地對照。

經過一番歷史地圖的比對與檢索,洪大師發現光復鄉的花蓮糖廠南側與上大和飛行場地圖有非常相似的特徵,首先是左側的山脈地形,及A:糖廠、B糖業鐵道的分岔、C花東鐵道的轉彎幅度的高度相似,此外飛行場左上方的兩個聚落,也同樣存在於這張五萬分一地形圖上。幾乎就可以證明這區域就是當時的上大和飛行場。

image

確定好機場位置後,洪大師將Google地圖工具中的歷史地圖透明度調為100%,露出底下的現況衛星影像,可立即查出該基地現況的位置與路名。

image

如下圖所示,現況的土地利用(農田的分佈形態)還隱約呈現出當時的機場的跑道樣貌呢!

image image

於是乎,洪大師帶著小林慎太郎來到了當年上大和機場的位置,下面這張照片就是在跑道中央往南拍攝的景觀。雖然上面已是菜園,看起來還蠻像飛機跑道的呢!

image

剛好原跑道內有民家正在整地蓋房子,洪大師也利用這機會解說了機場遺址觀察的秘訣:1.簡易飛行場跑道下面常會鋪上大顆的溪流鵝卵石,當房子在整地時即可清楚看到這些大石頭。2.飛行場旁都會有防衛用的溝渠,今日常演變為大水溝或水圳。(相較於其他戰後的水溝明顯較深也較大)

image image

延著原跑道旁的小徑,小林往北凝望,盡頭就是當年的花蓮砂糖工場的煙囪。想必當年在這飛行場起近的日本飛行員也是看著這地標起降的吧!小林看著遠方的煙囪,激動的淚流滿面,緊握著洪大師的雙手,一切盡在不言中…

image

補充:使用關鍵字於搜尋引擎檢索"內政部地名查詢系統"時 會找到兩個新舊網址,介面很像,但內容可差很多唷。哪一個才是新版的呢?

image image

http://gis210.sinica.edu.tw/placename/ 
http://placesearch.moi.gov.tw/search/

三宅一生的飛行場踏查~1林田飛行場

人稱鐵道宅男教父的洪大師,最近又有驚人的見解並提出了所謂 "三宅一生"的名號,就是鐵道宅、公車宅、飛機宅…集合此三種宅,就大概會宅一生-->三宅一生。我想這跟洪大師最近熱衷於日治時期飛行場研究多少也有點關係吧!最近,筆者有幸陪同這位三宅一生大師在花東進行飛行場遺址的調查,在此先跟各位分享這些田野踏查的經驗~~

花蓮除了現有花蓮機場、佳山基地外,知道還有南埔機場遺址的人應該不多,若能知道花蓮還有另外兩處二戰期間簡易飛行場的人,除了文史專家之外,大概多是飛機宅吧!這兩處二戰期間的飛行場的位置並不容易從地圖或相關文字資料確認,需要實地踏勘找尋飛行場的遺址特徵才行。

image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二戰時期日軍的簡易飛行場的結構,二戰末期,日軍於台灣各地興建簡易飛行場,目的在能同時大量起降戰鬥機突襲美軍。這些簡易飛行場大多在平坦的農地上,先鋪上較大的鵝卵石再用土夯平。在整地與夯土的過程會使用水泥跟碎石製成的滾筒狀直徑約有1公尺的壓路石。一般來說,這些簡易飛行場的外觀跟一般農地不會有太大的差別,隨著日軍的戰敗,這些臨時飛行場隨著各區域的發展而有不同的命運。(上圖為馬蘭飛行場的歷史照片)

上北林下南平的林田(鳳林)飛行場

沿著九號省道來到鳳林鎮,經過南平車站後駛入日本時代的林田移民村的範圍,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農地與背面中央山脈鄉映襯的美景。那大片的農地以及異乎尋常寬闊的雙線產業道路,讓我們腦海裡開始浮現數十年前此地的景觀。

image
圖2:林田飛行場現況
image圖3:林田村內的雙線馬路(產業道路)

真正能證實此地曾是日軍飛行場的證據則是靜靜躺在土地公廟旁的壓路石,以及旁邊一堆大小不一的鵝軟石。我們推測這飛行場可能還沒興建完成日本就戰敗了,以至遺留了供成使用的壓路石跟跑道填充用鵝軟石在此處。

image
圖4:靜靜躺在土地公廟旁的壓路石
image
圖5:疑似飛行場所(未)使用的鵝卵石

筆者使用中研院的新舊地圖比對工具,套疊上實地考察所記錄的GPS軌跡(粉紅色線條),以及壓路石所在地位置(藍色地標),並配合實地的觀察,嘗試在歷史地圖上重現當時的跑道位置。根據三宅一生大師的說法,日軍的飛行場跑道大概是1200-1500公尺,推測當時的跑道規劃可能使用既有道路旁農地,跑道的位置則可能為下圖的藍色半透明部分。

image

對照現況的衛星地圖,當時的飛行場遺址已隱沒在東部的農業景觀中了。

image

image

現址的壓路石共有六個,上面生鏽的軸承與青苔彷彿在對著人們訴說它的滄桑。這樣的壓路石在台灣非常少現,我想應該也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同時保有六個壓路石吧!這些壓路石的GPS座標如下,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親自去拜訪這難得的二戰遺跡

Lat.=121.4622848°
Long.=23.7713872°

筆者才疏學淺,也非飛機場研究專業。若有疏誤,請各位大師不吝指教~

當地圖變成馬賽克拼圖~Google小工具

image

隨著Google Map的普及與web2.0技術的快速發展,由中研院GIS中心所提供的 "新舊地圖比對工具”已增至四套,包含了日治時期的臺灣堡圖、兩萬五地形圖、五萬蕃地地形圖、五萬地形圖等極具意義的基本地圖。以1924-1944的五萬分一地形圖為例,這是日本統治期間以最精密的測量技術針對整個台灣測繪的基本地圖,其測繪工作雖經歷太平洋戰爭而暫時中斷,在日本戰敗前仍完成了包含玉山群峰等南部中央山脈區域的調查。誠如該地圖工具網站所述,戰後美軍也利用這套地圖來編纂出各式台灣地圖,這套五萬分一地形圖可說是串連日治時期及戰後時期的關鍵地圖。

然而,使用這樣的免費地圖套疊工具雖然非常簡便,但有幾個仍值得使用者留意並思考的問題,特別是當一本傳統地圖集變成一個馬賽克鑲嵌的拼圖所延伸出來的歷史地圖解讀上的課題。

1.圖例的解讀:姑且不論地圖圖例隨著時代演變發展出更細緻的符號,或因為地圖性格不同而有不同的代表圖例等課題,線上的電子地圖為了相互拼接,無可避免得將圖邊、圖幅說明或圖例切除,其最終產品常缺乏地圖解讀上的資訊。

2.每幅地圖製作年代的異同:早期地圖的測繪工作受限於技術與複雜地形環境,往往得耗時數年甚至數十年,每張圖的測繪及製版年代都不相同。常有相比鄰的圖幅,彼此完成年代卻相差十年以上的情況。對於地圖資訊的年代解讀需要加以留意。

3.地圖的性格差異:不同製作單位與製作年代的基本地圖集,有其獨特的繪製目的及地圖性格,甚至還有基準點、單位、概括化等的差異。在套疊比較不同時期地圖時,需審慎使用,畢竟地圖不若航空照片,是經人解讀並再詮釋過後的產物。

image

image

以上兩圖是筆者兩年前整理的1907-1916蕃地地形圖、1927-1938及1944台灣五萬地形圖的各圖幅繪製時間分布主題圖。這背後也可凸顯一另一個課題,1944年的圖相當稀有,目前中研院所提供的五萬地圖比對工具,主要還是以1938年的地圖為主。

補充:中研院WEBGIS工具網站(Google 地圖小工具)

2009年7月13日

文史脈流計畫之豐田村行前考察(短片)

image

文史脈流計畫將於本週在花蓮進行系統測試,為了讓遠道而來的老師們行程更為流暢,我們特別安排了一次行前考察,並將過程拍攝為影片作為紀錄。

筆者也利用這機會重新檢視助理們所製作POI的問題點,包含照片攝影、文字寫作、現況描述是否合宜等。在此也將我給助理的意見提供給各位參考:

1.照片的拍攝可以多從不同的視角或意向來考量,不要用傳統的拍建築物立面的方式。例如豐田車站,現在早已非傳統的日式車站,為一台灣普遍可建的鋼筋水泥小車站,但週邊的景色跟意象卻是西岸所難以想像的。遊客搭火車到了這邊,最先看到的應該是中央山脈的美景跟豐田車站的指示牌,把這樣的感覺製作成POI的標題照片應該會更理想。

2.文史POI的製作,不能光從書面資料去整理,必須親自去現場確認並作合宜的現況描述。不然很容易發生POI描述地景跟的現況不符的烏龍情況! 再者,有些地標景點的開放也有時間性,例如豐田車站前將倉庫改建的五味屋,目前只開放週六週日,平日去的遊客可能就完全無法感受到該地點的特色了!

3.POI的寫作特別需要避免直接使用網頁或文史折頁的內容,盡可能參考文獻重新改寫、文字上作相當程度的潤飾並補上現地考察的心得等。介紹文史背景時,年號的部分,請勿出現時空的錯亂! 如果歷史課老師說鴉片戰爭發生於明治期間,主要因為林則徐禁止.....你們不會覺得很疑惑嗎? 名名是日治期間由日本人創建的學校或設施,請忠於史實,講大正幾年或昭和,不要硬是要用民國。當然,用( )補上西元年會更理想。

以下是助理們製作的文史導覽影片,請大家多多給予指教囉.

2009年7月6日

空間化的文史新視野(彰師大工作坊)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舉辦為期五天的「空間化的文史新視野-GIS(地理資訊系統)與鄉土文史教學」工作坊於今天正式開跑。這是為高中史地老師所設計的工作坊,旨介紹如何應用GIS相關技術將文史資料空間化及整合展示,並能結合田野成果,實際體驗運用GIS從事鄉土文史教學所能展現的各種可能與優勢,讓中學的鄉土文史課程更加生動活潑。相關課程資料詳見http://ncuehistory-workshop.blogspot.com/

以下是我負責的課程講義:Google Map/earth與文史資訊的結合,提供各位參考。

第一部分:概念構築

1.引言:十倍速GIS學習時代的來臨 <講義下載>
2.新地理學、自發性地理資訊與文史POI網站
3.GeoStack的流程與地理資訊轉換加值
4.網路免費資源與Google相關工具應用

第二部分:應用實作

實作一:影像擷取(FSCapture)與網路相簿工具 <講義下載>
1.FSCapture螢幕擷取與PPT簡報製作
2.數位典藏資料庫的取用~以國家文化資料庫為例
3.PICASA相簿地圖製作與KML轉存

實作二: Google Map地圖工具與主題圖製作 <講義下載>
1.相簿地圖的匯入與照片地標的建立
2.歷史地圖加值應用與主題圖描繪
3.座標查詢與距離測量工具

實作三: Google Earth地圖套疊及文史資訊加值 <講義下載>
1.網路資源應用~中研院飛覽系列模組
2.圖層套疊與文史資訊的彙整
3.文史景點飛覽路線的錄製及網頁整合

網站連結 檔案下載
1.國內文史POI網站簡介
2.浸水營古道數位典藏與GPS整合
3.國家文化資料庫
1.FsatStone Capture
2.飛覽彰化KMZ
3.彰化歷史地圖

國內文史POI網站簡介

image

2009年7月5日

中研院海外歷史地圖徵集與與典藏

image

中研院海外歷史地圖徵集與與典藏計畫最近完成了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典藏1944~1945年臺灣舊航照資料的數位化工作。目前已可在線上看到資料目錄以及檢索系統。這些珍貴的二戰時期航空照片相關應該會在近期內開放瀏覽,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囉!

以下資料引自該資料庫說明: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典藏了超過80,000張的航空照片,主要涵蓋地區為舊金山灣和北加州附近地區,但有小部分航照包含其他國家的都市地區、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地區以及二次世界大戰東亞地區。其中二次世界大戰東亞地區的航照中,包含了台灣。此批台灣地區的航空照片原為美國海軍所拍攝,照片上標示檔案編目機關為JICPOA:Joint Intelligence Center Pacific Ocean Area;拍攝年代自1944~1945年間,比例尺(或指航高)自1:6,000至1:13,000不等,涵蓋地區為台南、高雄、屏東、花蓮等地,拍攝地點多以海岸、港口、飛機場以及轟炸前後照片為主。多數的照片大小約23×46 cm 或 23×23 cm,為黑白照片。目前保存狀況良好,以相紙的方式收藏,該校尚未建立起此區域的數值檔。

網址:http://gis.rchss.sinica.edu.tw/GIArchive/?cat=4 

image

使用時先查詢目錄清單,可按編號在檢索系統中查詢,下圖為花蓮港被美軍轟炸前的歷史性空照。對照工研院能資所所典藏1948年的空照,可清楚看出轟炸前後港口的變化唷!

image

 
G-contents@NDHU Copyright © 2009 Blogger Template Designed by Bie Blogger 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