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導向地理資訊系統教材(電子書)

2009年10月26日

中研院~語言地理資訊研習工作坊~

本研習工作坊將引介地理資訊最新科研成果,並透過實作練習,帶領學員學習運用GIS科技, 給予田野調查材料明確的空間定位。

主辦單位:中研院語言所語言地理資訊室
研習時間:2009/11/11(三) ~ 2009/11/12(四) 兩天
研習地點:中央研究院 人文館南棟 語言學研究所519會議室
課程內容:請參考議程規劃
報名資訊:一律線上報名

1. 報名網址:http://140.109.150.41/eip/f6/f6_signup_05.asp?aid=5
2. 報名期間:2009/10/21 ~ 2009/11/03 (額滿為止)
3. 報名限額:30名
4.注意事項:住宿自理,第二天請自備數位相機、相機傳輸線或讀卡機及可無線上網之筆記型電腦。

研習通知:2009/11/06前寄出。
交通資訊:請參考 http://www.sinica.edu.tw/location.htm
聯絡人:林千乃
Email:dala5998@gate.sinica.edu.tw
聯絡電話:(02)2652-5000 #6156

議 程

09:00~09:10 開 幕 式

2009/11/11(三) 專題演講
09:10~12:10
講題:開放式的地理資訊處理
講者:

鄧東波先生(本院資訊所研究助理,荷蘭 ITC 博士生)
張欽隆先生(本院資訊所研究助理,台灣科技大學博士生)
莊庭瑞博士(本院資訊所及資創中心副研究員)

09:10~10:30
地理資訊科學/系統簡介與開放式的地理資訊處理

10:30~10:50
休 息

10:50~12:10
1. Conceptualization of Place via Spatial Clustering and Co–occurrence Analysis
2. Narrative Geospatial Knowledge in Ethnographies: Representation and Reasoning

12:10~14:00
午 餐

14:00~16:00
講題: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建置
講者:林祥偉博士(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2009/11/12(四) 實作工坊

09:00~12:00
課程內容:GIS 基本概念及免費中文GIS 軟體實作(包括簡易製圖、套疊、校正)
授課教師:郭俊麟博士(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12:00~13:30
午 餐

13:30~16:30
課程內容:GPS 軌跡記錄器與語言田野調查的結合(含Google Map/Earth的結合應用)
授課教師:郭俊麟博士(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滿載而歸

2009年10月25日

花蓮一百歲了(花蓮設治百年紀念)

花蓮100歲了 邀縣民慶賀

〔記者楊宜中/花蓮報導〕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幾個100年!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今年5月起即發起「花蓮設治百年紀念活動」,本週將逐漸進入高潮。本月25日上午10時25分在花蓮火車站前廣場將有一場「花蓮百年鳴鐘百響」慶祝活動,歡迎所有縣民、特別是年滿90歲以上、10月25日出生者,一起來點燭鳴鐘切蛋糕。

25日火車站前有慶祝活動

青少年公益組織說,台灣東部開發於晚清,但是直到1875年設卑南廳,才算是清代在後山正式設治的開端。甲午戰爭後,1896年(明治29年),日軍正式進入東部地區統治,開啟東台灣的建設。

1908年(明治41年)七腳川事件的發生,令台灣總督府重視花蓮,隔年的10月25日將台東廳花蓮港支廳獨立成為花蓮港廳,今年正好屆滿100年。

1910年(明治43年)日本在台灣的第一個官營移民村吉野村,明年也邁入100年,而中華民國也將在後年慶祝建國百年。

於青少年公益組織號召下,四維高中烘焙班將在25日烘焙10個蛋糕供大家享用、青年志工也將於24日開始沿街發送祈福蠟燭。目前還需要糕餅同業及店家合力製作一個花蓮有史以來的最大蛋糕,歡迎花蓮人有錢出前、有力出力,洽詢:03-8463995青少年公益組織。

除了「花蓮百年鳴鐘百響」慶祝活動,相關活動還包括「花蓮百年生日燭光祈福」,即日至本月31日止。青少年公益組織將供應蠟燭賀壽祈福,歡迎學校機關預約領用。

還有「花蓮百年容顏展覽」

還有,「花蓮百年容顏展覽」從22日起至12月31日止,在慶修院舉行世紀史料書展、世紀懷舊影展。

而「花蓮百年社會講壇」,18日上午10時,「歷史花蓮」在慶修院由清少年公益組織黃榮墩執行長主講;24日下午6時30分,「花蓮生活新態度」在花蓮火車站後站廣場由柴松林博士主講;25日上午11時,「花蓮經濟展望」在火車站遊客中心由邱正雄教授(前行政院副院長)主講。

參考網站http://www.heritage.org.tw/

花蓮重大事件年表 

●1825年(道光5年):漢人首次入墾花蓮,宜蘭人吳全募集墾民2800人,在今壽豐鄉平和、志學村拓墾,築「吳全城」。

●1875年(光緒1年):清帝國在東部設治「卑南廳」。(含花蓮縣、台東縣、宜蘭縣南部及屏東縣部分)

●1897年(明治30年):日本台灣總督府設台東廳,置卑南、水尾、奇萊3個辦物署。

●1908年(明治41年):吉野爆發七腳川事件,200餘社民遇害。

●1909年(明治42年):台灣總督府設花蓮港廳;台灣總督府花蓮港醫院(今署立花蓮醫院)創立;東線鐵路開工。

●1910年(明治43年):台灣第一個日本官營移民村吉野村成立。

●1918年(大正7年):中央山脈橫斷道路(能高越嶺道初音至霧社)完工。

●1926年(大正15年):東線鐵路全線(花蓮至璞石閣)通車。

●1932年(昭和7年):以清代「北路」為基礎修築的「臨海道路」完工。(蘇花公路前身)

●1940年(昭和14年):花蓮港完工。

●1950年(民國39年):花蓮縣實施地方自治,首任民選縣長楊仲鯨就職。

●1959年(民國48年):八七水災,中南部災民大批移居花蓮。

●1980年(民國69年):北迴鐵路全線通車。

●1990年(民國79年):蘇花公路拓寬工程完工、雙線通車。

●2003年(民國92年):北迴鐵路電氣化、雙軌化通車。

●2007年(民國96年):樹林、花蓮間太魯閣號行駛

參考網址:http://waterwatch.ngo.org.tw/node/2923

2009年10月21日

全台最大規模明清古墓出土~台南水交社

轉載自 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文/晁瑞光 五月 8, 2009

台南市水交社發現全台出土最大規模的明清時期古墓群

根據台灣堡圖(1898~1904日本繪製),過去(台南市)大南門城以南,就是大片的墓地,但在都市發展的過程中,大部分都已經剷平蓋房子了,水交社發現的明清時期古墓群之所以可以保留下來,主要是因為日本人當時蓋水交社宿舍區時抓地基水平,這一區塊較低,當時填土直接將古墓掩埋於地基之下,古墓群才得以保留。

所以至今仍保留下來的已是極少數,因為明清時期,記錄當時擴墾台灣先民的足跡,說不定還會有鄭成功或其下屬相關的遺跡,在古墓群中或之下,說不定也還有平埔族的生活遺跡,太多的未知,我們卻輕易的將其毀掉,這就是台灣,這就是台南,對於自己在地的文化完全不珍惜,登上國際實為台灣之恥。

台南市水交社發現全台出土最大規模的明清時期墓葬群,鑑請現地保留!

一、文物的價值除了特殊名人的紀念價值外,最重要的在於其所處的年代及其地域特性,所延伸出來的環境關係。

二、水交社過去為台江的水岸界線,明清古墓的出土,更證明數百年前台南地區地貌演變的證據。

三、文物如移地保存離開了該地域,脫離了地域關係後其價值就大為降低,如同化石一般,可以說明該出土位置的地域故事,若拿回家收藏,不就是一塊化石而已。

四、台南城外,大南門以南的區域過去為廣大的墓地,在都市發展的過程中都消失了,一般民眾看得到的僅為五妃廟一處,現在發現全台出土最大規模的明清時期墓葬群,更該全區現地保留,以求其完整性。

五、台南市號稱文化古都,以確保水交社重劃區工程不致延宕為前提,實在令人難以相信,有違國際做法。

六、全台出土最大規模的明清時期墓葬群,更能顯現先民來來的足跡,也能展現「台灣:大員」發展的歷程,這不單只是台南人的資產,更是全國人民的資產,大台南地區為台江黑水溝國家公園的範圍,水交社見證過去台江地貌及台灣文化的發展,該地文物歷史彌足珍貴。

七、已開挖及破壞的區域要立即搶救,對於未開挖部分應現地保留,透過探地雷達可以標出大概的範圍,並朝向現地博物館方向規劃處理。

八、日本飛鳥博物館、狹山池博物館都是很好可以參考的例子。

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

文化的價值除了法律上的認定外,還有一個是我們自己的認定,我們認為他是有價值的,就可以把他經營的很有價值,這價值不單是實體的物件,還包括區域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水交社文化園區發現大量的明清時期古墓群,現場開挖有如進入一個考古的遺址,該區域位於台南市南門路這條南北向的歷史軸線上,又位於台南市綠色廊道的小環 帶上,同時又是見證以前台江內海陸化的節點,過去更是日本海軍的宿舍區,到戰後成為空軍的宿舍,我們不敢說在明清古墓下是否還會有平埔族的遺址,但就台灣 的歷史發展,水交社扮演極重要的地理位置,就如同台南市的安平一樣!

水交社這個區域地底下發現目前台灣最大量的明清時期古墓群,因位於公有地上,整個群體又很完整,相較於台灣其他地區,無可以取代之地位,對於過去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過往,可以從中發覺很多的蛛絲馬跡,對於一個小小的台灣,號稱近代歷史文化的400年,又位處颱風肆虐及地震帶的區域上,百年以上歷史文物就已經非常的珍貴,除非回到原住民文化及自然史的部分,才可以談的更久遠。

我們是怎樣在看待我們自己的文化?是口頭上的愛惜自己的土地,還是真的好好面對眼前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水交社未來的發展是指標,過去以經濟開發為主所犯下的錯誤,將完整的日式宿舍群全拆掉了,如今碰到了古墓群,我們還要再繼續錯下去嗎?

古墓現場勘查 

這是古墓群其中的一個區塊,進入這裡有如進入一個考古的遺址。

980508-grave-untitled1-400.jpg

水交社相關位置圖

untitled2

大家現場現勘的情形。

untitled3

大家現場現勘的情形。

untitled3

因道路施工開挖出來的古墓群,這只是其中一個區塊。

untitled4

因欠缺概念及危機處理能力,工程進行中很多古墓就已經遭到破壞,圖中古墓大都被撬開或開洞破壞。

untitled5

開挖出來的古墓群其中的一景。

untitled7

古墓的材質特寫,不是木材也不是石頭,而是一種灰泥,這種材質我在安平古堡國家一級古蹟的那面城牆看過,回塑過往工法及年代,應該不難。

untitled8

目前建道路開挖區是圖中央的興中街116巷

untitled9

套上台灣堡圖,興中街116巷的相對位置

untitled10

台灣堡圖圖示,過去大南門城以南,就是大片的墓地,但在都市發展的過程中,大部分都已經剷平蓋房子了,水交社發現的明清時期古墓群之所以可以保留下來,主要是因為日本人當時蓋水交社宿舍區時抓地基水平,這一區塊較低,當時填土直接將古墓掩埋於地基之下,古墓群才得以保留。

所以至今仍保留下來的已是極少數,因為明清時期,記錄當時擴墾台灣先民的足跡,說不定還會有鄭成功或旗下屬相關的遺跡,在古墓群中或之下,說不定也還有平埔族的生活遺跡,太多的未知,我們卻輕易的將其毀掉,這就是台灣,這就是台南,對於自己在地的文化完全不珍惜。

untitled11

擁抱台北的後花園~烏來的住民與影像

這是筆者的好友鄭安睎老師,即將進行的新書發表會,在此推薦給各位。安睎兄是國內非常知名的原住民古道專家,也是大專登山社團的大老級人物。他現於政大民族學系攻讀博士學位,擅長台灣史、台灣原住民史、台灣原住民舊社考古等研究。目前擔任台灣山岳雜誌特約編輯、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顧問。曾出版《台灣最後祕徑---清代關門古道》、《布農舊社初探---2002信義鄉布農族五大社群尋根活動專輯》,這次的新書發表為《烏來的山與人》。

鄭安睎老師的新書發表會座談:

image

擁抱台北的後花園~烏來的住民與影像

時間:2009年10月24日(週六) 
         晚上7:00~8:00
地點:金石堂信義店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196號)
講師:鄭安睎
主辦單位:金石堂書店
合辦單位:玉山社出版公司

另兩場時間預計如下:
11/01(日)15:00-16:00 宜蘭店藝術書區
12/11(五)20:00-21:00 台大店3F活動空間

相關參考連結:

金石堂網路書店:烏來的山與人
誠品網路書店:烏來的山與人

內容簡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劉淑芬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理事長 翁注賢
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理事長 黃楩楠 共同推薦

台灣「登山運動」的發展,只有百年的歷史。
至於,烏來山區的登山活動,
更是遲至日治昭和年間才逐漸蓬勃。

然而,日本政府本著強健國民體魄的觀念,
對登山運動多所重視,
並因此留下大量的登山文獻。

本書作者基於對台灣山林的熱愛,
將珍貴的日文資料詳加翻譯、註釋,
不但考察其中所記載的動、植物名稱,
將泰雅語的譯音轉換成今日泰雅族的記音系統,
更親自調查、確認文獻中所描述的登山路線,
映照古往今來的人文空間與自然地景,
開創出有別於「登頂」、征服三角點的新登山文化,
讓富含歷史情懷、文化深度、生態關照的登山理念,
成為登山戶外休閒活動的新典範。

〈本書特色〉

  1. 有別於坊間介紹台灣山岳的書籍,大多是以高山、百岳作為論述對象,本書是國內少數以台灣郊山為主角的作品。
  2. 書中除了譯註早期日人攀登烏來山域的作品外,並依據日人文章中所述的攀登過程,模擬描繪出他們的攀登路線地圖,除了讓過往的歷史與當下的時空作一結合,也可以提供山友開發新的登山路徑的可能。
  3. 本文作者為學界人士,但因長年從事登山活動與調查,並且在相關登山機構擔任講師,讓本書學術與實務結合,讓本書的內容有更紮實的理論依據。
  4. 本書企圖打破台灣登山僅以攻頂為目的的登山文化,希望能夠創造關懷在地歷史、生態、人文的新的登山文化。

2009年10月20日

文史脈流行動導覽平台計畫-成果發表

筆者研究室所參與的教育部文史脈流計畫於10/16日在台科大舉辦第一年度計畫成果的發表會。在此將計畫的目標、會場花絮照片及媒體採訪新聞報導簡單摘錄如下:

計畫目標:
由於台灣必須由IT硬體代工產業逐步走向結合軟硬體和內容的創意應用與服務產業,因而跨領域人才培育與發展的需求逐漸增加,藉由不同領域人才的結合,才能夠激盪出創意應用與服務產業的核心價值。且因為台灣的無線網路建設完整,行動網路使用率逐年增加,軟體與通訊業者亟需找出有價值的行動應用方案。而在台灣文史古蹟研究內容的日漸完臻的同時,自助旅行的風氣盛行和文化保存與推廣的需求之下,「文史脈流行動導覽平台」提供業者一個無線網路創意應用的典範,讓使用者可以在旅行前,旅行過程中和旅遊之後能夠規畫並進行一趟豐富的人文之旅,進而分享旅遊經驗心得。藉此達到跨領域人才教育、發展創新無線應用服務、地方文化特色的保存與推廣和促進學生就業的機會與發展等目的。

image 
子計畫五團隊老師與助理合照

image
展示攤位與會場人潮

image
展示內容操作實況

相關新聞報導連結

2009年10月19日

日據時期廢鐵道尋跡 電子地圖輕鬆找

2009年10月15日

可攜式GPS地圖投影器

(Credit: Yanko Design)

這台方便的可攜式GPS地圖投影器使迷路成為過去,你唯一需要的只是一個可以投影地圖的表面,找一個朋友的額頭來充當也可以。

clip_image001

這台Maptor是由南韓三星美術設計學院(Samsung Art &Design Institute)的Jinsun Park與Seonkeun Park所設計,它和我們之前報導過的地圖手電筒有點類似,但便利度遠遠勝出。不僅省下打開地圖的麻煩,也不需要尋找自己的所在位置,因為有GPS幫忙。

clip_image001[5]

clip_image001[7]

(Credit: IDSA)

長成這樣圓圓滾滾,像個小小手電筒,可以像掛著隨身聽一樣掛在身上,迷了路,找個平坦的牆面,照一照,再出發!

有一個按鍵可讓你放大或縮小投影範圍,且這個裝置小到可以讓你用鬆緊繩掛在脖子上,雖然真的想這麼做的人可能很少,用工具腰帶掛在腰上比較好吧。

Maptor是由生物可分解塑膠製成,目前還未上市,它有一個很簡單的開啟/關閉旋鈕,還有一個開關可以控制縮放與地圖的大小,可透過藍芽下載地圖,跟一般的手電筒一樣靠電池發電。

Maptor在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IDSA)所舉辦的2009年國際設計傑出獎(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的比賽中獲得銀牌,三星(Samsung)在這場比賽中勝過蘋果(Apple),拿下了8個獎項,蘋果只拿了7個。

原文網址:http://taiwan.cnet.com/crave/0,2000088746,20140424,00.htm

補充:CES 2009可攜式產品五大趨勢

CES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為美國CEA (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自1967年起,每年1月於美國Las Vegas所舉辦,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展秀。

由於CES此年度盛會為媒體與相關產業人士關注焦點,故出席廠商無不卯足全力,盡可能在會場上,展示當下或未來所欲主打的產品、市場或技術等話題,希望透過博得高度關注,提昇廠商知名度,帶動所欲推廣話題之行銷力道。故從另一個層面觀之,CES也可看出廠商因應現況與未來布局,並從中歸納與掌握相關產業未來趨勢。

2009年CES展期為1月8~11日。與過去數年來較為不同的是,因全球經濟自2008年開始邁入不景氣,面對經濟不振的挑戰時,CES的展秀內容,可說是反映出廠商因應環境的對策,對亟欲降低營運風險甚至欲求突破的廠商而言,具有高度參考意義。

image

原文網址:http://www.digitimes.com.tw/tw/rpt/rpt_show.asp?CnlID=3&v=20090211-035&ct=1

青年壯遊台灣─尋找自己的感動地圖

image

活動名稱:「青年壯遊台灣─尋找屬於自己的感動地圖」校園分享講座東部場 。

活動內容,請參考以下網址:http://www.youthtravel.tw/taiwantrekker/vote/

活動目標:鼓勵青年以多元方式認識鄉土、行遍台灣,帶動青年壯遊台灣風潮。發掘青年壯遊台灣感動地圖,型塑青年壯遊新文化。協助青年透過壯遊台灣活動,產生自我改變,增加自信心及方向感,提升個人競爭力。

主辦單位: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承辦單位:東華大學運動休閒學系、1111人力銀行校園事業部。

活動對象:全校師生。

活動時間及地點:10/20 下午四點到六點於文學院第一講堂

本活動之宗旨為參與實踐計畫的青年將成為本計畫之宣傳種子,為引發更多青年對台灣熱烈情懷,本計畫將於98年9至10月份,與全台灣八所大專院校進行合作,並由各校系所協助安排壯遊相關講座,將邀請得獎組別之青年擔任講座講師,以持續發酵「青年壯遊」之理念。

image

2009年10月13日

少子化效應/逾60所大專12年後會倒

<新聞轉載>少子化效應/逾60所大專12年後會倒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受少子化的嚴重衝擊,教育部預估十二年後、一百一十年時,台灣一百六十四所大專校院中,會有超過三分之一、六十多所大專校院倒閉,數千名教授失業。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表示正在修改法規,積極推動部分大學退場或轉型。

民國110年 學生不到20萬

國內每年新生兒人數已不到二十萬人,今年小一新生首次不足二十三萬,新生兒人口數並以每年二十%的速度逐年下降;教育部推估,少子化將自一百年起逐步衝擊大專校院,十八歲可唸大專的學生人數將由目前三十萬降至二十七萬,到一百一十年,大專生源將正式跌破二十萬、僅剩十九萬五千多人。

吳清基昨天到立法院進行「高等教育現況檢討及追求卓越之發展策略專案報告」,坦承少子化情況正在惡化中;高教司科長朱俊彰表示,九十七學年已有八所大專校院招生不滿七成,總缺額為五萬九千人,九十八學年大專招生缺額目前正在統計中,但光是登記分發管道缺額就有六千八百零二人,招生不滿七成的學校已擴大到十四校。

數千名教授 將隨之失業

教育部正在與大專協商每年減少二%招生名額、每年降低大專班級人數兩人,避免大專缺額惡化;儘管如此,在生源持續減少下,即使每年調降二%招生名額,仍無法有效「止血」,到一百零五年缺額將達六萬九千人,一百一十年的缺額更將增為七萬一千人。

以目前大專註冊率僅八十二%來看,教育部進一步估算,就算一百一十年的十八歲人口有十九萬餘人,恐怕只有約十六萬人會真正進大專唸書,屆時全國一百六十四所大專招生名額就算逐步縮減到二十三萬人,還是將有三分之一以上學校招不滿、缺額七萬一千多人,六十多校因此面臨倒閉。

教部擬修法 訂退場機制

立委黃志雄質詢指出,教育部過去大量開放大專校院的錯誤政策,導致小小的台灣竟然有一百六十四所大專校院,這還不包括九所軍警校院及兩所空大,十二年後大專校院招生將短缺七萬一千人,如果不減少招生,缺額更會突破十萬人,教育部要如何因應、如何處理問題?

立委管碧玲更質疑,教育部高喊大學退場機制已多年,但迄今未真正成立任何專案小組,恐怕只是「喊口號」。

吳清基則表示,教育部正研擬各種退場方案,協助公立學校轉型或整併,私校則轉型為財團法人,包括提供賦稅優惠及放寬土地變更編定的限制,增列私校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福事業,免交營業稅等優惠措施,也研議開辦彈性多元的教育,幫助學校發展成終身學習的社會教育事業。

針對經營困難的學校,教育部表示,將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分為「建立預警機制」、「提供輔導協助」及「進行轉型退場」等三階段處理,一旦有學校停辦解散時,教育部會針對學生轉介、教職員離退及財務緊急應變處理方式訂標準作業流程,並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監管,維護師生權益。

2009年10月8日

實作:Google Earth與文史資訊的結合

台北大學歷史系 「歷史地理資訊系統概論」第三週課程

Google Earth與文史資訊的結合-學生實作講義

2009.10.9

引言: 網路相簿地圖與GIS教學

一般的課程在介紹GIS(地理資訊系統)通常都會先談GIS包含了五個重要的面向:GIS專業軟體、電腦及相關硬體設備、應用技術方法、空間資料庫、及技術人員。不過對於地方文史推廣或非地理專業的朋友,筆者通常都會先從網路相簿的使用來介紹GIS的基本概念

<範例:豐田村文史導覽相簿地圖>

一般來說,GIS 在文史面向的基本操作及應用不外乎以下幾個重點:

    1. 基本底圖(電子地圖、衛星影像、歷史地圖)的輸入或校正。
    2. 屬性資料的建立(如地標點的描述、以及圖層的說明)。
    3. 空間或地址對位,即屬性資料與空間資料的結合。
    4. 主題地圖的展示與輸出。

請討論PICASA 網路相簿跟上述GIS 操作之差異。這樣的操作是否滿足
你對GIS 應用的想像? 以及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實作一:影像擷取(FSCapture)與網路相簿工具 <講義下載>

  • FSCapture螢幕擷取與PPT簡報製作
  • 數位典藏資料庫的取用~以國家文化資料庫為例
  • PICASA相簿地圖製作與KML轉存

實作二: Google Earth基本操作~點-線-面資料記錄儲存

  • 免費軟體下載<網址>
  • 線上教課程觀摩<網址>
  • 線上中文使用指南<網址>

實作三: Google Earth地圖套疊及文史資訊加值 <講義下載>

  • 網路資源應用~中研院飛覽系列模組
  • 圖層套疊與文史資訊的彙整
  • 文史景點飛覽路線的錄製及網頁整合

範例檔案

東吳大學演講:GPS於數位典藏之應用

image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綱計畫-98年度<人文數位教學計畫>
課程:地方文史數位導覽

演講大綱

引言:從Sony最新GPS產品的廣告短片談起~妳(你)對GPS的了解有多少?

  • GPS的基本概念/使用現況/特點與使用限制
  • GPS使用前的基礎知識/注意事項
  • GPS軌跡資訊的原貌/怎樣進一步運用?

主題一:文史POI與地理資訊的相遇~從Web2.0地圖平台的出現談起

  • 文史數位典藏的類型與GPS的角色
  • 文史POI的建置與應用現況~國內成果
  • 文史數位典藏METADATA設計
  • 市街聚落文史POI範例:消逝的/體驗的/活化的
  • 文史景點與Google Earth整合應用範例

主題二:GPS與數位典藏整合的契機~衛星定位軌跡的加值應用範例

主題三:GPS軌跡紀錄器與地方文史調查~文史導覽遊程的規劃與設計

  • 結合GPS的文史導覽遊程設計
    • 「生活的文史地景」~豐田村文史導覽
    • 「地方的歷史巡禮」~鹿港不見天街
    • 「地景的新舊比對」~新舊鹿港八景
    • 「景點的深入解說」~台南古廟巡禮
  • GPS與地方文史調查的行動策略
    • 利用Googlearth規劃考察路線
    • 利用相簿地圖建立文史景點地標
    • 結合實地軌跡記錄建立動態導覽網頁
    • 結合行動導覽平台進行現地文史導覽

2009年10月6日

測繪世界:旅行、移居與疆界跨越

2009年「測繪世界:旅行、移居與疆界跨越」國際研討會-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主旨: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茲訂於本(98)年10月31日-11月1日(週六-日)假本校圖資大樓11樓舉辦~2009年「測繪世界:旅行、移居與疆界跨越」國際研討會,報名截止日期為10月23日,請 查收並轉知所屬踴躍報名參加。

說明:
本中心將以多元文化探討移居、語言、文學與文化、藝術、離散詩學、海洋文化等議題,並延伸至跨文化及或疆界的探討,藉此了解族群的多元文化價值且肯定不同文化。本大會邀請歐美資深學者來訪,促進本國學者與其它國家學者互相交流;如Sandra Bermann教授(Princeton University比較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美國比較文學學會前任會長2007-9)專長為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Robert E. Bjork教授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外文系教授和Arizona Center for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Studies執行長)專長為中世紀與跨文化研究。另有來自美國、西班牙、德國、奧地利、印度、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學者,本國學者也相當積極參與此國際會議,可望藉此達到相互合作、交流的機會。

大會之相關議題如下:
*離散與疆界跨越
*台灣南洋之文學與文化
*測繪文學與文化
*媒體文化與文化理論
*移居、旅行與文化記憶
*遷移與海洋文化
*跨文化及人文藝術
*跨國文化與境外文化相像
●參加人員務必事先至本中心網頁完成報名,以建立資料並統計人數,網址:http://humanitiescenter.nsysu.edu.tw/2009_International_Conference/home.htm
●如具公務人員身分者請自行至公務人員終身學習網站報名(http://lifelonglearn.cpa.gov.tw/),本研討會可列入公務人員研習時數認證。認證時數為14小時,上課時間若有遲到早退 之情事將不予認證。課程代碼200910311101,課程名稱2009「測繪世界:旅行、移居與疆界跨越」國際研討會(第 1 期)
●有關研討會之相關資料,請參閱相關網址:http://humanitiescenter.nsysu.edu.tw/2009_International_Conference/home.htm

聯絡方式
E-mail: chsc705@mail.nsysu.edu.tw
Tel: (07)5252000轉3241
Fax: (07)5250818
Address: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承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2009年10月5日

讓統計數字活起來-Trendalyzer

轉載自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科技產業資訊室-- David 編撰,2008/01/21)

讓統計數字活起來-Gapminder之Trendalyzer

Gapminder為一瑞典的非營利組織,2007年三月Google買下該單位統計數據分析軟體Trendalyzer,並將相關程式設計人員納入Google大家庭。Trendalyzer為一基於網頁(Web-based)之互動式統計數據瀏覽界面。一般預估,若該軟體持續發展,將成為Google”統計數字”重要展示平台,並可讓統計數字不再呆板枯燥,而能如動畫般活起來。

image

圖一為典型之Trendalyzer顯示結果,圖形包括四大部分。左端為縱軸選項、下方為橫軸選項與時間軸播放、右端為顏色、欄位與圓圈大小定義、上方包括兩種顯示圖表(Chart)與地圖(Map)顯示方式,中間為主要結果顯示。讀者可自行前往網址(http://www.gapminder.org/world/#)測試與瀏覽。以該範例而言,可以導覽全球各國不同年度,人口、經濟成長率、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生率、GNP、每千人網路使用率、國防支出與婦女勞動力等。

Trendalyzer的差異化特色在於可將呆板數據顯示,以動畫及不同顏色圖形清晰表達,讓結果瀏覽者以輕鬆角度看到統計數據之內涵。若以工具平台角度論,舉凡和數字統計相關的結果均可在此工具上展現,包括Google Analytics、Google News、Google Finance、Google Trends與Google Patent等。換言之,Trendalyzer就是數字展現工具,如同Google Maps為圖形展現工具般。

最後,如同【由Google Finance 看分析引擎與視覺化引擎發展】所討論,為了讓資料(Data)有更高的價值,利用資訊軟體與簡單圖表(Figures & Tables)將資料加值成資訊(Information)與知識(Knowledge)是資訊軟體的重要發展趨勢。由Trendalyzer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如能在此架構下持續發展,複雜與無意義的資料將可以納入資訊系統,將資訊活化起來並提高資訊價值。

關鍵字:統計數據分析軟體;Trendalyzer;Gapminder;Google Tool

參考資料:http://www.gapminder.org/downloads/ 

image

日本人文地理學會第九回公開seminar

10月17日(土)に奈良市において、人文地理学会の第9回公開セミナー「人口減少を地理学から考える」を開催します。プログラムは下記のようになっております。ご関心のある方はご参考ください。

基調講演(13:10~13:50) 大江守之(慶應義塾大学)
人口減少社会の家族と地域―親密圏の縮小と公共圏の再構築

報告1(13:50~14:10) 酒井高正(奈良大学)
近畿地方の人口減少の地理的分布を考える
報告2(14:15~14:35) 根田克彦(奈良教育大学)
近畿地方における人口減少地域の小売業の動向
報告3(14:35~14:55) 吉田雅樹(奈良県庁地域づくり支援課)
奈良県の過疎地域の現状と取組事例
報告4(14:55~15:15) 作野広和(島根大学)
人口減少社会における中山間地域―中国地方の集落の実態を中心に

全体討論(15:20~16:20) 司会 中川聡史(神戸大学)

平成21年10月17日(土)13:00-16:20
奈良県中小企業会館 4階 大会議室
〒630-8213 奈良市登大路町38-1 TEL 0742-26-6602
■近鉄奈良駅下車 1番出口すぐ

高校生・教員・一般の方の来聴歓迎(事前申込不要,参加費無料)

人文地理学会のHPにも公開セミナーについての情報がございます。
http://wwwsoc.nii.ac.jp/hgeog/index-j.html

2009年10月4日

AJAX互動地圖~1890年九州霍亂疫情

當地圖不只是一張靜態的地圖,可以在線上公開閱覽、可以隨使用者需求縮放大小、顯示圖例、地名,甚至可以叫出地理主題的完整屬性表,並作進階屬性查詢…這樣的互動式地圖對文史領域的研究將有何影響呢?

以下是筆者三年前製作的1890年日本九州霍亂地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地圖連線瀏覽看看。

image

2009年10月1日

2009年人文GIS系列工作坊回顧

筆者於本年度前半年參與了數個國內人文GIS相關工作坊的規劃與課程講授,在此將筆者所負責之課程清單完整羅列於下。課程講義共有15份,有意下載者,請來信簡單說明使用目的,筆者將無償提供使用。 信箱: jinlin@mail.ndhu.edu.tw 

image image

人文數位教學工作坊
主辦: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系 (2009.1.20)

課程一:淺談Web2.0 時代的人文數位地圖應用<講義01>

  1. Web2.0 網路地圖資源的創新服務
  2. 歷史GIS 基本概念與教學初探
  3. 國內外人文數位地圖網站瀏覽

課程二:免費中文GIS 軟體Quantum GIS 基本操作<講義02>

  1. Quantum GIS 中文版安裝
  2. 向量圖層資料的匯入、查詢與儲存
  3. 向量圖層資料的選取、轉存與基本繪圖

課程二:GIS 製圖輕鬆上手~Quantum-GIS 東台灣主題實作<講義03>

  1. 社會經濟統計查詢與分層設色圖製作
  2. 地圖影像套疊與幾何校正
  3. 向量圖層(點、線、面)的描繪與屬性編輯

-------------------------------------------------------------------

人文GIS工作坊:一個歷史與當代田野考查的對話
主辦:政治大學歷史系 (2009.1.21)

<上午>巡迴政大景點:用地圖寫旅遊日記!<講義001>

  • 主題一: 文史乾坤盡在網中~從無形到有形的時空體驗
  • 主題二: GPS與文史導覽~政大校園導覽實作

<下午>歷史與當代空間對話:活用Google Map小工具<講義002>

  • 主題三: 新一代的時空資訊平台~數位典藏加值應用
  • 主題四: Web2.0田野考察工具入門~免費軟體實作

-------------------------------------------------------------------

GPS在原住民音樂數位典藏之應用工作坊
主辦:台東大學音樂系(2009.3.15)

<專題講座>GPS在田野調查之實務應用<講義003>

  • 單元1:淺談原住民音樂數位典藏與地理資訊的交會
  • 單元2:GPS的基本概念與使用現況
  • 單元3:GPS軌跡紀錄器簡介

<專題講座>GPS軌跡紀錄器實作~知本校區校園巡禮<講義004>

  • 單元1:GPS資料的儲存與解讀
  • 單元2:GPS軌跡與相片定位
  • 單元3:GPS相簿地圖的網路發佈

<實務講座>GPS與電子地圖之整合應用<講義005>

  • 單元1: GPS的替代方案~PICASA網路地圖相簿
  • 單元2: GPS田野紀錄在Google Earth的視覺展現
  • 單元3: 數位典藏影音與Google Earth平台之整合

-------------------------------------------------------------------

數位典藏與數位加值應用工作坊
主辦: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2009.5.23)

<上午>GPS與電子地圖的人文應用面向<講義006>

  • 主題一: 淺談電子地圖在人文社會科學之應用~案例介紹
  • 主題二: GPS與網路電子地圖之應用~案例介紹
  • 主題三: Google map/earth與文史教學~基礎實作

<下午>數位內容與GPS資料的整合應用<講義007>

  • 主題四: GPS軌跡紀錄器與田野考察~室外操作
  • 主題五: GPS軌跡與相簿地圖之整合~後製處理
  • 主題六: 數位內容與GPS軌跡地圖的整合~應用實作

------------------------------------------------------------------

空間化的文史新視野~GIS與鄉土文史教學
主辦:彰化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2009.7.2)

課程:Google Map/earth與文史資訊的結合

第一部分:概念構築<講義008>

  • 引言:十倍速GIS學習時代的來臨
  • 新地理學、自發性地理資訊與文史POI網站
  • GeoStack的流程與地理資訊轉換加值
  • 網路免費資源與Google相關工具應用

第二部分:應用實作<講義009>

  • 實作一:影像擷取(FSCapture)與網路相簿工具
  • 實作二: Google Map地圖工具與主題圖製作
  • 實作三: Google Earth地圖套疊及文史資訊加值

-------------------------------------------------------------------

時間與空間的整合—歷史GIS在高中教學之應用

主辦: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地理資訊應用推廣子計畫:台大地理系(2009.7.29;8.6;8.12)

課程一:線上地圖與數位典藏資源<講義010>

  • 【單元一】數位典藏計畫歷史地圖及照片資源介紹
  • 【單元二】Google 地圖基本功能與操作
  • 【單元三】新舊地圖比對工具
  • 【單元四】歷史地圖編輯(數化工具)操作

課程二:地圖與照片整合<講義011>

  • 【單元一】網路相簿建立
  • 【單元二】在網路相簿中編輯照片地圖
  • 【單元三】歷史地圖與照片結合
  • 【單元四】照片地圖與網頁或部落格整合

課程三:地圖與地名資料庫整合<講義012>

  • 【單元一】台灣地名趣談
  • 【單元二】台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操作與使用
  • 【單元三】歷史地圖與地名資料庫結合
  • 【附 件】地名資料庫建立的重要性

-------------------------------------------------------------------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G-contents@NDHU Copyright © 2009 Blogger Template Designed by Bie Blogger 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