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導向地理資訊系統教材(電子書)

2009年5月31日

浸水營登山步道Day1@Google Earth

image
「浸水營古道」西起屏東縣枋寮鄉水底寮,穿越過中央山脈稜線後,東止於台東縣大武,古道全長47公里,海拔最高處為1300公尺,原是台灣眾多橫越中央山脈古道中,使用率最高的一條古道。
  清道光年間,台灣西部平埔族利用這條路徑,集體移民到東部後山的埤南一帶,當時這種情形並未引起清政府注意;直到清同治年間「牡丹(社)事件」爆發後,清政府為開山撫番以鞏固後山防務,開鑿幾條通到後山的越嶺道,並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正式拓修平埔族的移民道路。這條官路全長八十二華里,清領時期地方志稱為「三條崙道」,因古道起點附近有三修崙石頭營而得名。
  「三條崙道」被拓修後,原由舊鳳山縣南行至恆春,再由恆春沿牡丹灣海岸北上台東的道路,被替代而成為僻道;直到清領末期,三條崙道仍為唯一可通往後山之路。日治時期,日軍八次改修三條崙道為理蕃道路,並將此古道改名為「浸水營越嶺道」,仍為當時台灣重要的東西越嶺道路。
  「浸水營古道」自昭和年間至今,因人跡罕至及自然侵蝕,幾乎被掩沒在南部熱帶闊葉林中。直到為台灣光復後整軍經武,先是海軍陸戰隊利用此道行軍以訓練隊員,加上在大樹林山頂興建軍事基地,命名為大漢山基地,並為軍車行駛方便,才將大漢山基地以西至水底寮段拓寬,全長二十八公里,海拔一千六百八十八公尺。目前所稱的「大漢林道」,已成為附近民眾晨昏休閒的登山步道。(資料來源:屏東縣政府)
  以下的Google Earth Tour記錄了4月17日,在古道專家鄭桑的帶領下自登山口到第一日紮營地的路線與沿線重要景點照片。有別於過去一般GoogleEarth的個人操作,Google Earth Tour小工具的線上發佈提供了專家導覽般的視覺效果。這樣的虛擬導覽將怎樣改變我們的資料展示與田野考察成果報告技巧呢?

2 意見:

A Hunger Artist on 2009年12月5日 下午2:21 提到...

老師您好,我是東吳大學的學生

請問一下怎麼樣才有如本文一樣

有軌跡又有照片+文字解說

最後還可以飛覽的效果

我嘗試過Google earth內建的功能

似乎沒辦法

Jinlin on 2010年2月7日 晚上7:58 提到...

這是使用Google 的Tour飛覽功能,其中一個小秘訣就是將地標標籤(大頭釘)更改為特定的照片,這樣飛覽時就可以同時出現照片+文字解說了。

 
G-contents@NDHU Copyright © 2009 Blogger Template Designed by Bie Blogger 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