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導向地理資訊系統教材(電子書)

2014年12月19日

CDBDxGIS數位人文工作坊-GIS實作

12/20授課大鋼與參考範例檔案

  • 數位人文與GIS應用(9:10-:9:40):簡介國內歷史GIS的發展脈絡、中研院歷史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的成果,以及相關webgis(中華文明時空基礎架構、臺灣歷史文化地圖、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的規劃理念。介紹相關線上資源,瀏覽國內外相關成果資料庫及應用。
    CONCEP 
    實作:利用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認識GIS基本概念
    <網址>
  • QGIS上機實作(9:40-11:00):運用免費中文版QGIS軟體,進行以下主題操作: <SAMPLE>
  1. 將CDBD轉出資料匯入QGIS中,結合WMS服務,開啟各類型網路歷史地圖服務,套疊比較。
    wmts:http://wmsproxy.appspot.com/map.jsp
  2. 開啟中國歷史行政邊界圖層(如宋代),與主題範例套疊,並學習調整圖徵大小,顯示數量的變化。
  3. 理解QGIS附加元件功能,利用pointconnector建立朱熹的政治網絡圖層。
  4. 儲存專案,設定地圖基本元素(指北、比例尺、版權),輸出簡易主題地圖。
    005
  • 網路主題地圖發佈(11:00-12:00):利用ARCGIS ONLINE,匯入上一單元繪圖之圖層,發佈網路互動式主題地圖。
  1. 開啟ARCGIS ONLINE的網路地圖連結,註冊免費帳號
    http://www.arcgis.com/home/webmap/viewer.html
  2. 匯入GIS檔案(以ZIP壓縮檔案方式上傳),學習調整圖徵及透明度等操作。
  3. 使用網路歷史地圖服務,設定適當的底圖。
    wmts:http://wmsproxy.appspot.com/map.jsp
  4. 儲存專案,發佈地圖(以下範例)

12345

 

2014年12月10日

CBDBxGIS數位人文工作坊



12月19-20日,本研究室將與清大數位人文中心合辦CBDBxGIS數位人文工作坊相關活動資訊如下:

  • 活動簡介:對文史研究者來說,CBDB(「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數位工具。它並非我們熟悉的史料全文資料庫,在 CBDB中,我們並不能看到一篇篇的人物傳記。然而, CBDB擁有許多獨到的查詢工能,彈指之間,即可為諸多問題提供豐富資訊,例如:於南宋寧宗、理宗朝,福建路下的莆田縣共出了多少進士?這些進士彼此間是 否有親緣關係?他們在官場上有何互動?他們有哪些共同的友人?透過這些資訊, CBDB能夠協助研究者重構古人的社交圈、探索古人錯綜複雜的社交網絡。在本次工作坊中,我們將從使用者的角度認識 CBDB之特性、實際操作資料庫的多項檢索功能,並結合GIS以空間像呈現 CBDB檢索得出的士人社會網絡。

  • 活動資訊:

相關研習:台大數位人文中心數位人文工作坊

2014年8月17日

轉載【地理眼】地理人專訪 從社會組到GIS公司

採訪撰稿/郭飛鷹
「地理系畢業後往哪裡去?」這個想必週遭親友們問過N次的問題,但卻很少被準確地回答過,《GeogDaily 地理眼》特別訪問到台大地理系畢業的盧怡婷,希望透過學姊的經驗勾勒一點地理人的藍圖。


臺大地理系畢業的盧怡婷在GIS公司磨練後,今年要赴英深造,尋求GIS與自身的新方向。(圖片來源/盧怡婷提供)
因緣際會進入GIS領域 真正的關鍵在自發學習
臺大地理系畢業後即出社會工作的怡婷學姊,曾讓周遭人納悶為何不選擇繼續攻讀碩士班;其實,在身邊同學紛紛報考準備研究所之際,儘管自身動機並無強烈到「非唸不可」,她仍曾嘗試過申請台大城鄉所,然而結果並未能如所願順利,但卻成為讓她能走出校園,轉而專注於職場發展的契機。
盧怡婷大學時曾在賴進貴老師的地圖室工讀,因此畢業後首要目標是尋找與地圖相關的工作。她曾短暫地擔任過地理教科書的編輯員,後來在因緣際會下進入「崧旭資訊」任職GIS分析師。從工作中接觸到許多系統開發的案子,案子來自各領域的客戶,因此促使自己必須去了解不同產業的作業或研究需求,並替他們規劃出GIS的解決方案。「每一個專案就是一個新的學習」,雖然周遭許多同事都具有碩士學歷,但是盧怡婷認為這不是區分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除非剛好是自己研究領域的案子,否則都要重新學習,因此工作經驗的累積絕對比學歷來的重要。
盧怡婷也認為,學校的所學只是提供「你在某領域的基礎知識」,也就是讓一個人具備「自發學習」的基礎,真正的關鍵仍舊在於畢業後的自我學習和充實,如此一來,才能持續地為自己積累更多的能力。

資訊服務業所需具備的能力 邏輯、合作、美感
除了「溝通」和「統整」等團隊合作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外,盧怡婷從個人的經驗出發,認為若要在職場上持久發展,更要具備「勇於發問」的膽識。因為自己在這行「還很菜」,惟有如此才能從前輩或同事身上學到更多。盧怡婷提到,其實GIS產業就是屬於資訊產業,從產品規劃、軟體開發、系統測試等都是一樣的道理,只是「我們關注的功能在於空間資訊的處理」。因此對GIS有基本認識外,「邏輯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包括系統規劃、開發流程設計等環節,都是GIS分析師要先思考周全後,才能提交給工程師開始程式編寫的工作。
盧怡婷說,在工作中若是行有餘力之時,培養「美感」和「設計感」也相當重要。由於大部分GIS專案牽涉到使用者的操作,因此「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的好壞便成為客戶接觸到產品的第一印象,除了最基本的「能用」以外,如何能讓使用者「會用、好用、想用」,也是這個工作極為關鍵的一環。
由於GIS軟體技術本身仰賴程式開發者,詢問身處業界中的盧怡婷對於學習程式設計的想法,她短短思考了一下,認為雖然不可否認沒有程式設計就沒有GIS,然而,既然「我們是地理系而不是資工系」,需要的是「思考自身的定位,培養空間議題的敏銳度」,因為需要有人告訴工程師GIS要往哪裡走。

不要侷限自己 盧怡婷:多嘗試、多學習
怡婷學姊今年9月將赴英國攻讀碩士班,念的是「土木、環境與地理資訊工程」(Civil, Environmental and Geomatic Engineering)底下的地理資訊科學模組(programme),為自己充實更多專業。不過究竟是什麼緣故讓怡婷學姊毅然決然地放下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呢?除了學習新知、了解國外GIS的發展,然而最主要的原因也最簡單:「就是想出去看看,想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
採訪的最後,盧怡婷鼓勵學弟妹們「嘗試看看GIS領域的工作」,社會組出身的盧怡婷,也曾經認為自己只能走人文、社會領域的工作,但是直到進入資訊業的環境工作後,才發現自己其實也有能力在這塊領域中貢獻。而對於已有志於朝人文或自然地理方向發展的同學,她也建議還是要接觸一下GIS的知識,「即使不懂技術,只要會應用,與其他專業結合就可能有新的火花」。盧怡婷學姊同時更加鼓勵學姐、學妹們進入這一行工作,除了能平衡一下嚴重男女比例失調的資訊業,有鑑於資訊技術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大關鍵,因此也希望「更多女性參與此改變社會的生產過程中」。此外,對於未來希望進入GIS的領域中打滾的同學,盧怡婷則認為「眼光就不能只侷限在GIS本身上」,她說,還需關注許多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例如行動裝置、雲端計算、大數據等等,才能不斷創新前進。
若要總括一句,盧怡婷學姊表示,「這工作就是永遠都有你不會的事,不要停止學習」。
(完整圖文請
見此

2014年8月5日

太魯閣客運-東華大學路線的GPS軌跡紀錄

APP及智慧行載具的發展,讓我們在GPS工具應用上也有嶄新的視野與可能性。過去幾年筆者課程多使用的GPS多採用小型軌跡記錄器,在將其轉出在Google地圖或google地球編輯,透過電腦螢幕瀏覽。如今,ORUXMAPS這套APP的問世,不僅解決了現場即時瀏覽底圖、軌跡、拍攝照片的需求,也有離線地圖服務、航跡回溯、導航的功能。

到底有多好用呢? 筆者就用東部第一臺綠能電動公車的東華大學301路現為例,示範筆者如何同步紀錄軌跡、歷史地圖套疊、加值分享的功能。

1.紀錄軌跡與同步瀏覽底圖

2014-07-31 08.15.05

圖1.在公車上啟動Oruxmap,開啟臺灣通用版電子地圖,開始進行公車路線及站牌的錄製。

2014-07-30 07.53.18

圖2.除了地圖及位置資訊之外,APP畫面提供專業的即時速率、方位、坡度、時間等資訊。

Screenshot_2014-08-05-11-11-26

圖3.沿途重要地標點(如公車站牌,可即時訂位,並將文字資訊加入到定位點中。

2.歷史地圖套疊

Screenshot_2014-08-05-11-21-10

圖4.選擇欲比對的區域(例如花蓮舊市區),縮放到適當的地圖視窗。

Screenshot_2014-08-05-11-20-59

圖5.開啟中研院GIS中心所提供的歷史地圖圖層(圖中為1904年的臺灣堡圖)。即可沿著公車路線進行跨越100年的地景變遷比較。

3.加值分享

APP所錄製的軌跡可以另存為KML或GPX檔案。可匯入Google地圖,在進行照片的添加與文字的修改編輯。最後可發布分享為一個網路地圖,供使用者瀏覽使用。

Snap1

圖6.太魯閣客運301東華路線的實際行進地圖。筆者在各車站牌位置的彈跳視窗中,另加入公車的靠站時間(上午第一班8:10從火車站出發)。有興趣的朋友除了可以察看該站牌的地景之外,也可確認靠站時間唷。

Snap2

圖7.同樣的檔案用Goolg地球瀏覽,除了有3D地景之外,也可按照行進的時間、路線,進行飛覽的動作。

以上只是牛刀小試,更有意思的運用,就看各位的創意囉。

PS:以上範例講授於東臺灣田野探索-相遇老花蓮研習的課程實作中(2014.7.31)。

2014年8月2日

「資通-文史-觀光」跨領域文創應用服務研習營8/7在基隆海科館

「文史脈流台灣古蹟行動導覽服務平台」之「資通-文史-觀光」跨領域文創應用服務研習營-[基隆海科館場次2014/8/7] 報名資訊如下:
一、活動主旨:
  1. 「文史脈流台灣古蹟行動導覽服務平台」建置計畫(簡稱:文史脈流計畫)自2008年12月啟動以來,已累積全台超過6000點的景點資訊及長時間的系統開發經驗,本研習邀請團隊核心成員分享計畫的跨領域磨合經驗,以及最新的新版APP開發成果,與有興趣了解學員們共同交流。
  2. 本活動欲透過室內與戶外實地的操作演練,將文史脈流平台及系列APP擴大推廣於國內的中小學、社區發展單位、文史工作室、文化資產保留與運用單位等,並介接至深度旅遊台灣之觀光產業。藉由研習的推動與回饋,研議網路4G時代臺灣智慧觀光的應用發展方向。
  3. 本次研習也將帶領學員共同探索基隆海科館教育園區周邊豐富的自然景觀、文化地景,引導學員以資通訊技術轉換成行動數位內容,並予以保存、加值及應用,將原本僅限於紙本或電腦上閱讀的台灣文化資產數位內容與文創知識,結合無線網路技術、衛星定位技術及數位地圖等方式,由現場的行動體驗方式進行深度導覽解說。
二、活動對象

文教、社區發展、文史工作室、文化資產保留與運用單位相關人員,及對台灣文化資產的行動資訊化保存與應用有興趣且具學習熱忱者。

報名網址:http://goo.gl/J6kFaA 
三、主辦/協辦單位
  •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協辦單位: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
三、研習講員
  1.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黃崇明教授
  2.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楊東麟教授
  3. 嘉義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許政穆副教授
  4. 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 郭俊麟助理教授
四、研習工具
  • 本研習操作之APP主要使用Android系統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另有一套iOS系統APP。(相關設備請學員自行準備)
  • 本研習將介紹幾套文史脈流工具,可至Google Play或 APP store下載(Google: DEH Hub; Apple: DEH Micro)。
image
五、研習內容
  • 09:00-09:20 報到
  • 09:20-09:30 開幕致詞
  • 09:30-10:10 [演講]運用資通訊技術到臺灣古蹟行動導覽服務
  • 10:10-10:50 [分享]文化導覽與行動加值
  • 10:50-11:10 休息時間
  • 11:10-11:40 [實作]文史脈流網站介紹與使用說明
  • 11:40-12:10 [實作]文史脈流手機APP操作介紹
  • 12:10-13:00 午餐(大會提供)
  • 13:00-14:00 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區域探索館參觀
  • 14:00-15:30 海科館-區域探索步道-景點記錄實作
  • 15:30-16:00 綜合座談
六、研習會場與交通資訊
         會場: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科教教室
image
  1. 搭乘東部幹線→瑞芳車站→深澳支線(約10分鐘)→至「海科館站」
  2. 搭乘西部幹線→基隆車站→基隆市公車103路線(約20~30分鐘) →至「碧水巷/海科館」
  3. 搭乘西部幹線→七堵車站→基隆客運 R66(約30~40分鐘)路線→至「碧水巷/海科館」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 http://www.railway.gov.tw/tw/index.html
    基隆市公車處 http://www.klcba.gov.tw/
    基隆客運 http://www.kl-bus.com.tw
  4. 其他:另可選擇臺鐵平溪深澳線一日周遊劵。

2014年8月1日

2014東臺灣田野探索營-相遇老花蓮 活動花絮照片

2014年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首次舉辦的高中推廣營隊:東臺灣田野探索營-相遇老花蓮已圓滿結束。相關花絮照片如下,點擊後可進入相簿連結:

image

image

壹、活動主旨

  1. 展示臺灣文化學系多年來於花蓮歷史空間及田野調查所累積之教學成果
  2. 舉辦高中招生推廣研習,介紹本系東臺灣田野調查相關應用課程及教學資源

貳、活動內容

  1. 本活動利用暑假課餘期間,由臺灣文化學系修習「人文數位與GIS專業學程」學生擔任教學助理,結合理論與實務,以花蓮為場域帶領高中生共同探索花蓮市歷史空間。
  2. 本活動結合地方文史與田野調查,並由臺灣文化學系人文GIS研究室支援技術性的學習,包括GPS、行動導覽APP及簡易GIS應用之實作及最新應用之介紹。
  3. 本活動以花蓮女中高二學生為主要招收對象,凡對於東臺灣田野調查及GIS/GPS生活應用有興趣之學生皆可報名,預定招收30人,額滿為止。
  4. 凡參與本活動之學生,將可獲邀於8/23至東華大學聆聽日本熊本縣立大學居住環境研究科辻原万規彦副教授專題演講,分享其海外田野調查之經驗與心得。並與日本大學生進行聯合田野調查與交流。

參、辦理單位

  • 主辦單位:國立東華大學
  • 執行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
  • 協辦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人文GIS研究室
  • 策畫執行: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郭俊麟助理教授

肆、活動資訊

  • 活動時間:2014年7月30日(三)、7月31日(四) 共兩日
  • 研習教室:國立東華大學人社一館 文A207會議室
  • 實察地點:花蓮縣花蓮市、壽豐鄉
  • 報到地點:國立東華大學人社一館 文A207會議室

2014年4月6日

應用智慧行動平台於烏龍鄉土教學-照片與心得分享

資策會ShowTaiwan平台,提供了使用者自行編輯景點書的功能,過去我們多放在文史導覽、觀光推廣應用上,這是是我們第一次結合國小鄉土教學,與烏龍國小陳麗詩老師合作,共同打造出一套結合歷史文化、地方產業、藝術人文三大教學主軸的導覽景點書與鄉土教學特色行程。2014年4月4日兒童節,我們共同舉辦了一場精彩、有趣的戶外鄉土教學,也為下階段4G網路環境下的行動化鄉土教育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image

照片剪影

有興趣的朋友可分別自平台端與APP端下載本鄉土教學行程瀏覽看看唷!

登入後,到行程查詢,關鍵字打"烏龍",行程權限選擇"公開的行程"即可。

image

image

image

登入後,選擇行程,再從縣市選單中找"屏東縣"即可找到此鄉土教學行程。

2014-04-13 09.53.19

2014-04-13 09.53.24

TA心得分享

烏龍鄉土教學新體驗

第一次去國小帶小朋友,難得可以用大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國小生的教育方式,覺得頗有趣。特別是經歷過上次帶社區中高年齡學生使用平板教學,覺得這次又是個不一樣的經驗。而了解到Show Taiwan會出狀況,對於我們也是個很好的借鏡,未來更應該注意這點。這次也觀察到,小朋友用這方式教學,可以幫助他們事前吸收,特別是在有故事的芹菜園。但是在龍聖宮、藝術家卻不太明顯,可能是因為資訊對於他們太多了,可能造成分心。缺點方面,發現他們有時候會跟組員吵架,而平板的重量對於小朋友長時間拿似乎有點太重了。陽光、聲音互相干擾也是個問題。也許,由更小班教學,只由老師帶平板會比較適合?國高中生可能比較能一人一平板,因為比較不用花時間處理秩序。也許,在這套技術純熟後,我們能在更多場合看到有人拿著平板走走逛逛,觀光、教學,也有了更新的面貌了。(鴻瑋)


鄉土教學的挑戰與創新

     這次活動雖然出了點小狀況,一開始真的很緊張,因為有些小朋友沒有拿到平板,被迫和其他組共用,而顯得有點失落,好險老師緊急處理,才讓這件事平安落幕,也讓我從中學到人脈的重要性,還有凡事都要做好準備以防不時之需。景點建置時,這次挑戰了加入語音檔,在錄音的過程很愉快,可惜我們的部分最後沒有確認好,導致放出來的聲音有點小,讓我覺得有點可惜,不過在教學的過程中,小朋友都會時不時的說這是哥哥姐姐的聲音,也很認真地的在聽現場及景點書的導覽,這讓我感到十分開心,辛苦總算值得得了。我們帶著小朋友藉由平板認識家鄉的傳統產業、歷史空間以及藝術文化,對小朋友而言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戶外教學體驗吧,有些小朋友很認真地核對景點書上的圖和實體,也會像我們詢問一些問題,讓我覺得他們真的很認真。但是也有些小朋友專注力不夠,到最後就開始脫隊,找別人玩,或是開始聊天。我覺得兩個人使用一台平板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又些小朋友會一直占用平板,並沒有分享給自己的組員使用,所以我覺得以後如果還有機會,充足的話,我們可以試試看一人一台,作為與此次戶外教學的實驗對照組。(芝菁)

平板電腦融入鄉土,魅力無比

    雖然本身為屏東在地人,但若不是有此次的教學活動,我想我應該也不會親自去踏訪烏龍這片土地、細細品嚐當地的人情味以及看見野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容。在鄉土教學進行前最令我感到新鮮也是最緊湊的絕對是教材了,一說到平板電腦八九不離十與娛樂遊戲脫不了關係,萬萬沒有想到它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教學的工具,而且是由我們這群大朋友親自動手為小朋友錄製的教材,尤其從平板聽見自己的聲音特別有感觸。但是由於前一天才將教材趕出來,以至於有些許瑕疵,實有許多應當要改進的地方。教學活動進行的當天,平板對於小朋們的吸引力無比的大,他們想盡辦法要按過平板每一個鍵,好比它是一個機關絕非要把它摸個透徹不可,尤其對鄉下的孩子來說。一開始為了找出答案小朋友們都貼著平板專注地聽,相較於傳統拿著學習單找答案的教法平板更有魅力,於專注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不過仍需要老師在旁引導,但與老師全程教課相比,實在節省不少口舌之力。到最後小朋友們互相推託平板,因為手實在是太酸了!此次的校外教學圓滿成功,而全程最辛苦的莫過於是麗詩學姊了,一下子要控制場面、一下子又要教學,不過卻從沒看到他臉上露出任何一絲倦容,讓我看到了她對教育的無比熱情。(汝雅)

兼顧學習與樂趣的鄉土教學

      這次春假協助屏東烏龍鄉土教學,是我第二次在活中介紹Show Taiwan,但有別於第一次的豐田百年祭,那次主要導覽的對象為社區民眾,這次烏龍的鄉土導覽,從景點章節就可以看出利用淺顯易懂的詞句、還有可愛的插圖是專為小朋友設計的,雖然前置工作老師及學姊都幾乎安排好,我們只有錄音及把景點下載到平版,但還是很緊張,從前一晚錄音到凌晨,到一早出的小狀況,都讓我精神一直持續在緊繃狀態,但也幸好老師坐鎮,把狀況一一解除,也讓我學到隨機應變的能力,像是如何利用現有的工具來填補因狀況出現的時間差。活動開始時,小朋友拿到平版電腦都很興奮,雖然平版電腦一直不聽話,讓很多人不耐煩,但他們都乖乖的等大哥哥大姐姐幫他們處理,整體來說他們的配合度是很高的,但整場活動看下來,我觀察到有部分小朋友會不專心及玩平版內的遊戲,下次出活動時應該把遊戲都刪除,應該可以稍稍降低這樣的情況;還有有小朋友有偷偷告訴我們平版電腦好重,可能一直拿著導覽讓他們覺得有些吃力,最後要感謝辛苦的老師及麗詩學姐,舉辦了這麼有趣的鄉土導覽,讓小朋友及我們能兼顧學習及樂趣。(侑君)

2014年3月31日

台中樂成宮媽祖文化與歷史GIS研習活動剪影

「台中市樂成宮」有261年歷史,媽祖遶境也已舉辦了192年,不僅歷史悠久,也是台中市非常重要的民間信仰。今天展開大屯十八庄遶境活動。旱溪媽祖遶境活動去年已被內政部列入台灣宗教百景之一,這次媽祖遶境將行經烏日、霧峰、大里、太平、東區、南區、南屯區、北屯區、北區與西區等10個區共計104個里,駐駕或停駕82座宮廟,希望媽祖遶境為境內帶來祥和之氣。

image

遶境活動的前一週末,臺灣文化學系協助樂成宮媽祖文化研究中心舉辦了歷史GIS研習,本活動不僅提供學員們GPS及GIS在宗教民俗上的應用指引,也實地指導學員運用GPS APP來模擬遶境活動的路徑與照片記錄。以下是這次活動過程相關照片。

 

工作人員心得分享:

研習結合實作 學習更有成就感

    在準備去台中前的幾次work shop,從討論中學到如何讓POI在裡面能夠呈現比較符合螢幕大小的作法、影片剪輯嵌入、錄製MP3檔…等,嘗試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場合呈現景點書,後將一台台平板裝好該有的APP,發現有些平板被玩得很透徹,有的卻好像只是放在手邊當展示品。上學期末暑假,我參加北投八頭里仁協會辦的新北投車站回娘家-文史志工研習,這個研習跟老師今天在台中的有很大落差,真的聽一下就想走,傳統式的請人來講課但與實際要做的事關聯性不高,第一次看到整個演講幾乎都是用平板來解說,台下又可以同時動手操作,雖然有些不常用3C產品或年紀較長的叔叔阿姨們需要我們小TA幫忙解惑,跟他們再次講解使用與操作方法,且還有較聽不懂中文的長者,需要用台語解釋,而後他們自己出去走走錄下軌跡,回來使用google earth飛覽,甚至手邊有電腦的就一邊跟著老師的步驟做,我想他們一定在心中有小小成就感吧! (曾乙正)

長輩們的學習熱誠令人嘆服

     這兩天下來的研習讓我打破以往的想法,我們毅然覺得平常的事情,但在這些學員眼裡是件那麼難的事,以及他們努力的態度也讓我非常欽佩。當天指導到一些學員從註冊Google帳號到APP的安裝,每講一句就寫下一句,雖然這舉動在我們眼裡好像很浪費時間也很費力,但他們會花多少時間回去複習這些動作?就算課堂上沒跟到進度,執著著”記下來”就對了。另外還有一位阿伯他因為設備的問題來回繞了樂成宮至少四次,得知原因後也不生氣反而只是笑一下就坐回位子上繼續聽講,休息後還是跑來我們旁邊詢問剛剛教的部分,不會因為剛才的問題給澆了大盆的冷水。他們有著一份熱情想來學習新知識、接受科技為生活帶來的豐富性,這並不像我的父母,嫌麻煩而不想去接觸這些抽象的東西;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並不是所有老一輩的長者都對這些近而遠之,也有想學習的長輩渴望著這些知識,只是他們需要協助而已。研習中,有位女士問了我一堆問題與安裝步驟,我也慢慢地一步一步指導她,當她了解後她對我說了一句話:「謝謝你阿!浪費了你那麼多時間,我們反應比較慢,需要慢慢記下來,謝謝你那麼有耐心的教我」。(劉冠翰)

GIS初學者也能獲益良多

     其實我大一的時候並沒有選擇GIS學程,所以我一直很擔心自己是否能勝任這項工作,在跟其他研究助理的合作並不斷學習之下,雖然並還沒有建立起自信心,但覺得自己有一步一步的成長。我和其他三位研究助理一起完成了繞境路線中行經廟宇的點,也完成了樂成宮的POI,並將研習營要用到的平板APP都下載完成,就是為了3/29的研習營做準備。這次到台中工作,我學到了很多,也感到很充實,當天我們協助學員使用手機、平板,因為大部分的學員為中老年人,所以他們對於現代的機器並不是操作的很熟練,有些人也認為智慧型手機太複雜、不易操作,但大部分的人都很熱衷於這次的教學內容,覺得這就是他們一直很想學會的APP,所以當實作的時候他們就很認真地進行測試,但是礙於大部分的人沒有帶筆電,所以教學內容中有些部分,他們並沒辦法一次就學會,這點讓我覺得很可惜。能為其他人解惑我覺得很開心,雖然不是些深難的問題,但透過跟學員的互動,也讓我重新複習了一遍對於這些APP的運用,並學到解說及表達的能力,雖然過程中有感到辛苦得時候,但整個活動下來,真的讓我獲益良多。(楊芝菁)

分工合作力量大,團隊默契更上層樓

    這次樂成宮研習的籌備,有很多事是當初沒料想到的。例如:場地、設備、是否有活動等等,預先在準備事情的時候,把可能突發的狀況想清楚是非常重要,這個經驗對我而言非常可貴。原先自己準備的項目為樂成宮的建築藝術,在抵達現場後,看到照片中的實物有親切的感覺,同時對於背後的意義有更深的了解,感覺對於廟宇文化的收穫良多,我相信以後進到各地的廟宇,都可以用這次得到的知識,好好觀察這些藝術典藏。在這次活動中能幫助這麼多民眾利用手邊工具,進行一些家鄉的紀錄,其實非常開心,一些長輩的興奮溢於言表,感覺非常有成就感。本次聽專攻歷史的林老師談地圖,覺得他的論點對我非常有啟發:對統計資料繪成的圖,該抱有質疑的態度。這是做學問的基本態度,也是我自己更該充實的地方;又,一方面聽到一些內幕消息,不禁覺得對於未來的世界更該繃緊神經,機會真的要好好抓住,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待人處事,都該學著成長,不可不慎。感謝老師給我們這個機會,同時也要謝謝夥伴們的辛苦合作,分工後的力量非常強大,合作的默契又在此上升一階了,希望未來能有機會繼續學習!(呂鴻瑋)

image

2014年3月29日

台中旱溪媽祖文化與歷史GIS研習營2014.3.29

一、緣起
  1. 「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活動起源於清代道光年間,相傳當時台中一帶因稻田受到病蟲害侵襲,農民到樂成宮請媽祖(俗稱「旱溪媽祖」)聖駕來遶境,鑾轎所到之處都下起滂沱大雨,病蟲害一夕間消失,因而台中南區、東區、烏日、大里、太平、霧峰等地都邀請媽祖前來,迄今已有一百九十二年歷史,目前已被台中市文化局登錄為「民俗類文化資產」。
  2. 本活動以文化創意及GIS整合運用人才培育為目標,以台中「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為研習主題,介紹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所開發的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藉由實地的主題式的操作體驗活動,讓在地的文化工作者及研究者了解相關資訊平台的使用方法。
  3. 透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介紹文化資產紀錄、調查實務工作上不可或缺的GPS軌跡紀錄器,以及智慧型手機的GPS紀錄APP。藉由實地的景點導覽及媽祖遶進路線的引導,紀錄GPS軌跡路線並與GIS應用環境整合。期能從實務面向思考GPS及GIS如何結合地方特色活動,創造新服務模式與產業價值。
POSTER
二、活動資訊
  1. 時間:2014年 03 月 29 日
  2. 報到及研習地點:臺中樂成宮龍邊地下室
三、研習講員
  1.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林正珍 教授
  2.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孟祥瀚 副教授
  3.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鄭安睎 助理教授
  4. 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 郭俊麟 助理教授
  5.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研究專題中心 洪瑩發 博士後研究
四、報名資訊
  1. 報名對象:台中市文化導覽志工、中小學教師、大專院校師生及地方文史工作者。
  2. 本次研習主要使用Android系統平板電腦教學。請自備此系統之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
  3. 報名信箱:loh-cheng@mazu-study.org  聯絡人:高秀鳳 女士(04)22127886
  4. 本次活動將替學員保險,報名者請提供: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聯絡電話、Email。
  5. 報名時間:2014年3月14日至2014年3月21日受理報名。
  6. 報名人數:40名,額滿為止,備取5名,依序遞補。
  7. 活動提供午餐便當,惟交通自理。
  8. 報名本次活動者,皆視為同意本中心使用其個資用於本次研習營之報名、報到、保險等與研習相關的作業程序。
  9. 報名截止後,由主辦單位進行審核,錄取名單網站公告,並電郵通知。
  10. 為響應環保,與會人員請自行攜帶杯子及環保筷。
五、研習議程
image
六、預期成效
  • 以台中「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為研習主題,能實地運用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所開發的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同時藉由實地的主題式的APP操作體驗活動,了解相關資訊平台的使用方法,作為媽祖文化相關研究的跨領域研究基礎工具。
  • 能瞭解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如何運用在文化資產紀錄、調查實務工作上,藉由實地的景點導覽及媽祖遶進路線的引導,能將GPS軌跡路線與GIS平台整合。並進一步從實務面向探索GPS及GIS如何結合地方特色文化活動,共同創造新服務模式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價值。
研習手冊下載<網址><簡報><遶境軌跡>

2014年3月21日

318學運的網路社群地圖運用&反服貿協議主張

「318青年佔領立法院」又被稱作太陽花學運、318學運,是指2014年3月18日時300多名臺灣大學學生和公民共同發起的佔領中華民國立法院所引起的社會運動事件起始於當地時間晚間6時,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未依照先前協商逐條審查的抗議群眾先是在立法院外舉行「守護民主之夜」。之後有400多名學生先是趁著警衛不備而進入立法院內靜坐抗議,接著在9時學生突破警方的封鎖線並且佔領立法院議場。而在佔領議場事件發生後,在26小時內便有1萬多名大學學生和群眾聚集在立法院外表達支持。….以上文字取自中文維基百科,上百名關心此事件的作者正自發性的在線上寫這段歷史…

image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人利用Google 提供的架站服務,相關集會點、廁所等列出,方便前往的人,提供訊息。可直接連線地圖連結,匯出KML備份,或直接嵌入網站使用。

另一方面,開放街圖運動也迅速把立法院週邊的建物及詳細路徑也繪製上去,使用者可同時用兩種圖資比對週邊情況。


View Larger Map

附帶說明,本校校長也已達認同學生在求學外,也關切時事,這是民主自由教育的具體落實,也是推動國家前進的積極力量。各位同學,要去上這堂民主課的就自己做決定吧。若覺得台北太遠,花蓮鐵道園區的聲援活動也可以過去關心一下囉。

補充:台大經濟系主任 鄭秀玲對服貿協議的主張

計程車創新學院-包車小旅行宜蘭綠博專案

image

每一年的春天在蘭陽平原這塊土地上,宜蘭藉由綠色博覽會傳達出一種價值,那就是「優質生活」、「平衡生態」、「有機生產」、「永續生命」的綠色價值,今年宜蘭縣以「看見土地新價值」,邀請大家以身體接近自然、靠近大地,進入綠色大地後讓身心靈沐浴在這一片芬多精包圍的淨土,喚起我們遺忘的生命記憶,也就是土地對我們生命的價值。

宜蘭縣政府與逢甲大學計程車創新學院、易遊網旅行社一同推動「2014綠博親善大使專案」期望透過全新的優質包車旅遊服務,看見土地新價值。由逢甲大學服務創新與行動設計中心侯勝宗主任所籌設的計程車創新學院,係透過國科會專案計畫支持方式,凝聚全台灣各縣市的計程車司機,提供專業訓練及結合現代智慧型手機應用軟體。這一群司機彼此拋開車隊與車行的界限,以分享與互相學習的態度,為顧客提供不同的旅行體驗,藉由計程車司機濃厚的在地經驗,以在地人講在地故事提供外地遊客深度的人文體驗。自2011年起,計程車創新學院每月於台北、宜蘭、花蓮、臺東四地舉辦教育訓練,期望透過計程車創新學院提供之創新服務,提升計程車交通服務素質。

逢甲大學計程車創新學院侯勝宗教授談到,此次綠博合作係由宜蘭縣政府、逢甲大學計程車創新學院與易遊網旅行社共同推動的全新包車旅遊服務,分為台北-宜蘭來回一日遊、宜蘭在地半日遊/全日遊與特殊教育學生的公益方案等三種套裝行程。期盼透過計程車創新學院長期的司機達人訓練,以及宜蘭縣政府所認證之親善大使,以及易遊網社之旅遊相關服務,能夠讓旅客們感受到煥然一新的包車旅遊服務,讓外地遊客看見台灣土地新價值。

  • 計程車創新學院官網:www.taxi.org.tw
  • 計程車創新學院臉書:<網址
  • 易遊網-綠博套裝行程網頁<網址

補充:計程車創新學院的花蓮教育訓練場地,就是在我們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的317研究室唷!

image image
   

新版「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APP正式上線

新版「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正式上線,全新優化之文史脈流APP也於本週同步公開。相關功能比舊版好用很多,歡迎各位舊雨新知下載使用囉!

「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

「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結合網通與文史領域,藉由數位化程序將人文內容整理為適合資料庫儲存的內容,運用資訊網通技術發展文史古蹟故事,應用在台灣深度旅遊觀光產業,和其它的創意無線行動網路應用與服務產業。此項計畫從2008年開始啟動,幾年來結合資訊領域7所大學逾12位教授、文史領域4所大學逾5位老師,工業設計領域 1所大學1位老師,一起跨領域合作完成。

計畫總主持人黃崇明教授指出,目前教育體系一直講究跨領域整合,工程和文史的鴻溝卻很難跨越;尢其資訊工程與通訊技術科系的學生,研究許多先進的技術卻不知如何運用?人文歷史與社會科學系的學生研究與產出許多人文內容,在職場上卻無法發揮其專長與價值。經過整合讓雙方不斷瞭解與磨合,終於發揮各自專長,彼此合作,互相為用,完成「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最早是用於跨領域教學與人才培育計畫,並於累積相當資源之後,將相關資源全部開放,讓全民共享。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文史脈流資料庫已累積6000多筆資料,這套平台已建置了中部、南部、東部共千個景點,包括宜蘭、中部、台南府城、鹿港小鎮、花蓮豐田村、台東關山等地相關的文史題材,各有照片與故事,而且資料庫還不斷增加中,只要上網搜尋「文史脈流行動導覽服務平台」,就可以進入網站,盡情流覽;智慧型手機則需下載「文史脈流」APP軟體,即可開啟使用。

image

DEH Mini (台灣古蹟行動導覽文史脈流迷你版)  <下載>

DEH Mini (文史脈流台灣行動古蹟導覽-迷你版)以台灣古蹟景點為基礎,結合適地性服務 (LBS)提供使用者所在地(或查詢地)附近的文史景點(景線)資訊,提供景點(景線)解說與路線指引。
目前文史脈流台灣行動古蹟導覽系統已建置超過 6300 個景點內容,透過 DEH Mini 的附近景點
與景線查詢功能,以直覺操作方式顯示鄰近景點與景線顯示,便能將 DEH Mini 當成文史景點導覽的小助理。
文史脈流台灣行動古蹟導覽平台也能提供使用者自建景點與規劃景線機制, 將現自建景點與景線分享同好,也能透過 DEH Mini 讓使用者能有系統以規劃景線進行深度的文史導覽。

DEH Mini 特點:
==== 一般功能 ====
1. 可設定鄰近景點搜尋範圍
2. 可設定鄰近景點搜尋數目
3. 可顯示鄰近景點搜尋半徑
4. 可顯示鄰近景點搜尋準星
5. 以目前定位鄰近景點與景點搜尋
6. 以移動地圖(中心點)鄰近景點與景點搜尋

==== 個人化功能 ====
7. DEH 個人帳號登入 ( 申請 http://deh.csie.ncku.edu.tw/trip)
8. 我的景點與景線搜尋

image

image

DEH Lite (文史脈流台灣古蹟行動導覽簡易版)  <下載>

DEH Lite(文史脈流台灣古蹟行動導覽簡易版)可由使用者利用所在位置來選擇周邊景點,並透過手持裝置上的導覽系統地圖指引使用者前往景點,並且透過分享功能分享至各大社群網站。

「文史脈流APP」簡易版包括功能如下:
1. 可搜尋目前位置周遭的景點
2. 可搜尋特定位置周遭的景點
3. 可搜尋特定半徑範圍內的景點
4. 提供導航功能
5. 分享至各大社群網站

image

image

2014年3月19日

轉載:Garmin與山豬溫泉攜手合作,3/20一起守護台灣

Garmin與山豬溫泉攜手合作,3/20一起守護台灣

【103年3月20日台北訊】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中南部,關懷台灣每一寸土地的Garmin與電影<<山豬溫泉>>首度攜手合作,一同為重建過程寫下美麗的故事。<<山豬溫泉>>電影將於3月20日上映,劇中因風災失去丈夫及父親的女人,雖然生命遭逢失意與困頓,卻依舊努力尋找希望。「我以為我迷路了,卻找到了方向」貫穿整齣戲劇,將自身的生命經驗轉化到電影裡,Garmin微電影,領你一同尋找方向。

莫拉克風災在重創寶來山區後,一向關懷台灣這片土地的Garmin深感關切,與員工一同響應捐款賑災,並提供戶外衛星定位儀支援救災工作。而且更是深入走訪每一條大街小巷,追蹤路況資訊,為導航使用者指引最新方向。執行任務的Garmin實景路調車,巧遇了山豬溫泉電影劇組,有感於美麗山河及家園受創嚴重,想為台灣寫下故事的共同理念,開始了攜手合作的契機,為守護家園與支持台灣國片,Garmin特別提供實景路調車協助山豬溫泉電影拍攝,而路調車與劇組美麗的邂逅,也改編成了電影中串連劇情的重要橋段。

風災之後的寶來,積極努力地重建家園,並以「與大地和平共存的生活方式」為主軸,推動社區的觀光產業,也藉由許多體驗課程,讓遊客能夠更加深刻瞭解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

寶來地區努力重建後的迷人景色,與電影中重要的場景,Garmin都將之編輯成電子景點書供Garmin用戶下載,趕緊跟著山豬溫泉與Garmin,一起深入寶來的每一個溫暖的角落吧。

2014年3月11日

OpenStreetMap@TW Mapping party 2014#3 宜蘭武荖坑(綠博)

image

活動簡介:

宜蘭綠色博覽會為在武荖坑風景區舉行的每年一度活動,今年計於3月29日開始。OSM Mapers獲邀在開園前入園調查繪圖,為活動進行空間的記錄,若地圖繪得宜,品質得到認可,將印製OSM地圖於綠博期間發放。  


View Larger Map

2014年2月23日

GPS APP與田野調查記錄

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快速普及,許多好用的免費GPS APP也應運而生。在此跟各位介紹兩套非常適合田野調查記錄的GPS軌跡紀錄APP,分別是Android系統的”我的足跡"以及 IOS系統的 “ Mytracks”,兩者都可輕易的紀錄軌跡路徑、地標點及照片,藉由Google地球的展示與飛覽運用,對於田野調查應用上,可提供非常實用的的空間及影像紀錄服務。

一、Android 我的足跡

在Google Play商店下載,安裝於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開啟GPS服務即可使用。

image

image

在戶外紀錄時,可利用APP內的相機功能,進行地點的拍照、以及定位點的文字編輯。儲存記錄檔案後,可在地圖、圖表、統計資料選單中,瀏覽所紀錄之GPS軌跡資料。

image

image

image

也可利用工具選單中的匯出,以KMZ檔案的格式,將軌跡、定位點、照片等,傳到Google雲端硬碟,可在PC環境中,利用Google地球瀏覽。

image

image

也可在手機中,直接撥放剛才的紀錄成果(需下載Google地球APP)。

image

以下為今日在暨大研習的範例檔案,讀者可下載 <KMZ檔案>瀏覽看看。

二、IPHONE手機的Mytracks

IOS平台的Mytracks使用的底圖並非Google地圖,是OSM地圖。部分地區地圖提供的資訊較為不足,操作方式與我的足跡類似,可同時記錄軌跡跟照片

image

image

需要注意的是,此APP的照片與GPS軌跡是分開儲存,照片需另外匯出,而軌跡可直接輸出為GPX檔案,利用Google地球播放。照片則是GPS照片,可利用PICASA網路相簿,製作相簿地圖後,在Google地球中與軌跡整合套疊。

image

image

讀者可下在<GPX軌跡檔案>及<PICASA相簿地圖>檔案來跟我的足跡的GPS軌跡比對看看。

2014年2月21日

2014 國土資訊系統加值應用競賽活動

image

國土資訊系統推動小組推動台灣相關地理空間資訊工作20多年,在空間資料的產製、應用系統的開發與地理空間圖台上已具備有多項豐盛的成果;現階段有關地理空間資訊相關商業模式或是技術發展的國際趨勢,皆朝向資料的加值應用與創意發想為主軸。今年將舉辦的「國土資訊系統加值應用競賽活動」共分兩大類進行,可以依同學專長自行選擇合適的類別:

第一類,不用寫程式的「空間資訊加值應用創意組」只要運用國土資訊系統成果網中各單位已經完成的圖資、系統及統計資料,進行創意加值提案。

第二類,開發程式應用的「空間資訊應用程式開發組」運用NGIS成果圖資加值應用與創意發想,開發應用程式,不論是雛型系統、網頁應用或是行動應用程式,都歡迎參加。

本活動乃期望透過學界加值應用競賽方式,激勵各學校單位,透過師生合作共同激發出創意火花,推廣國土資訊系統成果、落實並提升台灣地理空間資訊成果被加值應用機會以及GIS教育及應用,以帶動更多專業及非專業之師生們對GIS的技能及專業素養之提升。

詳細資料,請參考國土資訊系統成果網:http://ngis.nat.gov.tw/race_competition.aspx

 
G-contents@NDHU Copyright © 2009 Blogger Template Designed by Bie Blogger 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