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導向地理資訊系統教材(電子書)

2011年4月22日

宜蘭縣100年度文化性資產保育志工培力活動

課程名稱:衛星定位軌跡資訊與地方文史數位典藏的創意加值應用-以「蘭陽歷史空間」的時空導覽為例(郭俊麟,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課程大綱

      在Web2.0 技術的快速發展下,電子地圖已成為免費並可輕易取得的網路基本服務。隨著Google map/earth 等創新地圖加值工具與商業化全球衛星定位(GPS)產品的普及,地理資訊的生產不但不再是地圖或測量專業者的專利,更進一步朝向結合時間與三維空間的資訊生產方向發展。在這同時,國科會所支持的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多年來也累積了大量的歷史檔案、老照片、地圖與航照等數位典藏,讓我們得以如走進時光隧道般,體驗過去的文史地景與文化風貌。在上述工具與內容皆已齊備的當下,如何運用這些嶄新的資訊工具於地方文史與數位典藏成果,已成為今日人文數位學習與數位典藏應用的重要議題。然而,數位典藏加值的過程並非只是單純透過web2.0 的民眾參與及分享機制而已,更需要一套有效的參考模組與具體的操作流程。

      本課程主要是藉由執行教育部「文史脈流行動導覽平台建置計畫」的經驗,特別關注在GPS軌跡資訊的加值應用面向,提供一個整合地方文史數位典藏與GPS 資訊的實務方法。本次授課將首先討論GPS軌跡資訊特質及其與文史數位典藏整合的方式;接著說明GPS軌跡如何作為創意加值的媒介,進行時空定位、路徑飛覽等地理資訊的動態展現,賦予地方文史與數位典藏跨越時空的元素;最後以蘭陽歷史空間的文史資料建置與導覽為例,展示包含消逝、體驗與活化等主題景點的動態導覽遊程。在重視休閒生活與文化深度旅遊的當下,上述的創意加值流程可有效轉化過去普羅大眾不易接觸或難以理解的文史內容,展現web2.0 時代地方文史推廣的獨特面貌。此外,本課程也提示了相較於過去數位典藏與GIS的整合成果,與GPS 資訊的加值整合將可更有效達成應用推廣的目的。

本次授課將結合GPS軌跡記錄器戶外操作,以及數位化歷史地圖運用的上機實作,授課內容與時間安排如下:

單元一:課堂講授(9:00~10:00)

  • 引言:教育部文史脈流行動導覽平台計畫理念介紹
  • GPS概念構築:GPS軌跡資訊的特質與數位典藏後設資料的概念
  • GPS與文史資料建置:軌跡與網路電子地圖的創意加值運用
  • GPS與文史資料推廣:結合GPS軌跡與地方文史主題遊程設計
  • 結語:地方文史推廣的新風貌

單元二: GPS軌跡記錄器入門(10:10~11:20)

  • 本單元使用Wintec WPL-2000軌跡記錄器(授課老師提供),在宜蘭縣政中心外空地操作,記錄軌跡點與路線後,在室內電腦教室學習轉存、加值這些軌跡資訊的基本技巧。

單元三: GPS軌跡與蘭陽歷史空間探索 (11:20~12:00)

  • 本單元的重點在套疊GPS軌跡於蘭陽地區的歷史地圖上,作古今地景變遷的比較,實作內容將運用中研院的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在實作中探討其在地方文史推廣的各種可能性。
  •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址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 實作檔案下載<download>

0 意見:

 
G-contents@NDHU Copyright © 2009 Blogger Template Designed by Bie Blogger 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