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導向地理資訊系統教材(電子書)

2010年10月29日

1930年代的蒸汽火車頭之旅<CK124的文史想像>

台灣鐵路管理局台中運務段,配合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舉辦相關慶祝活動,請出國寶級的CK124蒸汽火車前來助陣,於10月10四、10月20日以及10月30日三天,開行臺中民雄間、嘉義台中間CK124郵輪式普通列車。明天就是最後一天的活動,主題為:珍愛寶島迎慶豐年。image

活動主題:珍愛寶島迎慶豐年
開行日期:99年10月30日
訂票車次:7733
列車編組:CK124蒸汽郵輪列車
訂票起站:臺中:146
訂票迄站:民雄:162
訂票時間:99年10月21日 上午9時起

 

行駛路線及沿途車站如下(3937次 山線 臺中-民雄)
台 中 09:20.0 大 慶 09:25.0 烏 日 09:29.0 新烏日 09.32.0 成 功 09:35.0 彰 化 09:43.5 ★彰 化 10:10.0  花 壇 10:17.0 大 村 10:21.5 員 林 10:25.5 永 靖 10:29.5 社 頭 10:33.5 田 中 10:39.0 二 水 10:45.0 林 內 10:52.5 石 榴 10:57.5 斗 六 11:03.0 ★斗 六 11:10.0 斗 南 11:18.5 石 龜 11:23.0 大 林 11:28.0 民 雄 11:34.0 ★

如果筆者沒記錯,CK124蒸汽火車頭是1936年引進台灣的,但在鐵路電氣化後就停用了..目前是目前國內唯一可動態行駛的蒸汽火車頭,也可以說是台鐵目前的鎮館之寶。

1930年代的火車頭復駛,若能再加上當時的沿線景觀的描述,更可以感受這穿越時空的火車之旅..在Google Earth以及相關的文史資料的協助下,其實不難。我們就可以先在虛擬地球平台上先走一趟1930年代的蒸汽火車頭之旅~

1.首先,利用台分館的地圖資料庫,找到1930年的台灣鐵道路線圖,將它套疊到Google Earth上

image

2.利用套疊好的臺灣鐵道路線圖,標示1930年代的車站及鐵道路線(以這次CK124行駛的台中到民雄段為例)

image

3.利用國家文化資料庫或相關老照片數位典藏網站,找到各車站當時照片。將其嵌入地標中。

image

4.將1938年出版的鐵道案內中,各車站間的車窗風情記錄在各路線中。image

5.啟動Google Earth的飛覽功能,先在電腦前進行一趟鐵道文史之旅吧!
image

這樣的導覽與應用,也許在很快的將來就會在您的手機中出現囉~image

不過在技術與內容上,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討論,這就留待文史脈流計劃會議來解決了。

2010年10月25日

打狗鐵道故事館10.25 日開幕囉~

打狗鐵道故事館

〔自由時報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百年歷史的台鐵高雄港火車站成功保存,改成「打狗鐵道故事館」,昨開幕湧入近千名鐵道迷,這是全台第一座可利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檢索的鐵道展示資料館,共有近萬冊鐵路公報。

成功轉型 老車站結合新科技

台鐵高雄港線前年底停駛後,哈瑪星文史團體呼籲保存百年鐵軌,市府考量文化資產與都市發展並行,與台鐵達成協議,保存了鐵軌區六.六公頃土地、鐵道二十六軌,高雄港站則改為鐵道展示資料館。

「打狗鐵道故事館」選定昨天開幕,呼應一九○八年十月二十四日打狗至基隆的火車通車,委由「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進駐,提供專業導覽,未來期許成為台灣最大的鐵道展示資料館。

開幕首日湧入近千名鐵道迷,包含許多老外,一百二十坪的空間擠得水洩不通,台鐵高雄站站長吳良軍客串為民眾剪票入場、加蓋紀念戳,鐵道迷看到一百年前的哈瑪星老照片、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標記的木桌、托運單木櫃、戒嚴時期保密防諜的高雄港全區鐵道配線圖等文物,驚呼連連。

缺火車頭 將請台鐵協助補強

館長謝明勳表示,鐵道協會將老車站結合新科技巧思,首創國內實體博物館文物導覽的先例,在展示品說明板加註QR二維條碼,參觀民眾利用智慧型手機掃描二維條碼圖案,可上網獲得更多訊息,民眾在家裡也能透過官方網站http://takao.railway.tw,瀏覽各展區的重點文物。

不過,「打狗鐵道故事館」獨缺火車機車頭,謝明勳強調,未來將請台鐵協助,打造以貨物列車為主的專業博物館,在志工導引下,大家一起來修理報廢火車。目前開館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十一點至晚間八點,免費參觀,民眾可搭捷運在西子灣站下車,二號出口即可抵達。

---------------------------------------------------------

花蓮港的鐵道在台灣鐵道史也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花蓮港火車站也仍在營運中,是一個"活"的鐵道文化景觀。可惜目前鐵道文化的保存多放舊鐵道周邊,而花蓮港火車站旁閒置的倉庫群仍一直沒有辦法作有效的再利用…只能說,我們還有不少努力的空間…

以下圖文摘錄自打狗鐵道故事館網站,有興趣的朋友可直接至官方網站瀏覽相關最新消息

image

高雄港的海陸聯運

最早的打狗港,其實只是一個潟湖,週邊則是漁村和鹽瀨。一直到1858年清國簽訂天津條約,將打狗指定為通商口岸後,外國勢力才介入,開設領事館及洋行,展開打狗的國際貿易功能。1895年日本領台後,積極著手建設縱貫鐵道,並築造打狗港成為一個大型商港,使得殖民統治可以順利推行。當時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除了興建縱貫鐵道南部線外,同時也負責打狗港的興築工程,希望藉此統一事權,建構一個順暢的海陸聯運系統,從此形成打狗鐵道和港口密切不可分的關係。這種功能對於殖民政府掠奪台灣資源,及發展工商有關鍵性的作用,例如要發展南部的製糖工業,就必須引進新式的製糖設備,這些設備當然得靠大型輪船運送到港,再由火車載運到場裝機;未來出產的砂糖,也藉由火車運送到碼頭,裝船運送出口。隨著1900年11月縱貫鐵道從打狗先行通車到台南,台灣製糖會社也於通車路段的中間點橋仔頭,展開建廠作業。

第一代的打狗停車場(即打狗火車站)設置於今臺鐵高雄港站北面約一公里處,一直到1908年縱貫鐵道全通之後不久,仍繼續使用。隨著打狗港持續進行開挖填砂,填出了現在高雄港站一帶的新用地,也把打狗停車場往南移設到今天的位置,興建頗具規模的調車場、扇形車庫、儲煤槽、旅客月台、天橋、和站房等設施,並往南拉出一條「濱線」(Hamasen)到碼頭,於是這一帶就被稱為「哈瑪星」。

以打狗停車場為基地,往北是通往基隆的縱貫線,和通往屏東平原的潮州線;往南面和東面,則為連絡碼頭的各側線,從北部及屏東運來的貨物,在此由人力搬運或由機械吊裝至船上,到岸貨物也是一樣的做法。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鐵道部對貨車等設施投資的不足,後來許多到岸貨物卸下後,等不到貨車運走,而在碼頭旁堆積如山,這樣的情形一直到戰後仍然持續發生。

在日治時代,除了貨物的海陸聯運之外,打狗停車場作為縱貫線終點,也是重要的旅客海陸聯運據點,只要買一張聯運票,就可以從這裡直接搭乘開往南洋的郵輪。此外台灣光復後,苓雅寮13號碼頭是國軍官兵搭船往返金門的地點,臨港線在此有一條登陸線,休假官兵,或是移防部隊,都在此轉乘火車前往高雄港站,再轉往其他各地。

環狀鐵道的工業性格

1908年縱貫鐵道全通後,藉著火車與輪船的轉運,哈瑪星、三塊厝一帶就近設置了許多台灣工業黎明期的工廠,例如淺野水泥、製罐工廠、台灣煉瓦等。在現今西臨港線經過11號碼頭附近,是「台灣鐵工所」遺址,許多製糖工場的設備,乃至糖鐵的蒸氣火車頭,都是從這裡製作後,利用鐵道運送出去的,可說是台灣工業的發源地。

1920年以降,配合日本殖民政府的南進政策,高雄被指定為「南進基地」,由於舊市區已呈飽和狀態,為了都市長遠的發展,日本內閣跳過台灣總督府,直接訂定1930年的「高雄市區都市改正」計畫,以60萬人為規劃目標,將高雄驛從哈瑪星移設到大港,也就是今天臺鐵高雄站的所在地,並在計畫都市外圍設計一圈類似日本東京「山手線」環狀鐵道,以新高雄驛為基點,後驛一帶為農業區,前驛週邊為商業區,再往南則為住宅區和文教區,至於作為南進基地最重要的軍需工業和重工業,則被安排在環狀鐵道的外圍。

這條高雄山手線的構想,因為1941年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而未能在戰前真正實現,反而戰後才把東、西兩段鐵道連接起來,成為環狀的第一臨港線系統。不過這樣的安排,70幾年來一直影響著高雄市區的發展脈絡,如果搭乘臨港線火車繞一圈就可以一目了然。從高雄站出發後,兩旁是廣大的檢車段、機務段、和鐵路新村日式宿舍區,右轉沿著凱旋路往南行駛,則行經五塊厝一帶的住宅區和多所學校及醫院。過了三多路之後,進入籬子內地區,都市景觀明顯不同,住宅和商店少了,卻出現許多的工廠,包括台鐵高雄機廠、硫酸亞工廠、205兵工廠、中油、台糖、台鋁、台肥、台電南部火力電廠等,許多專用側線從臨港線鐵路岔出,直接進入廠區,好像微血管從主幹分出一樣,呈現出高雄臨港線強烈的工業性格。

除了聯絡沿線工廠運送物資外,臨港線也有一條側線,和台糖的「南北平行預備線」高雄站連絡,將各地糖廠運到小港的砂糖和其他產品,以台鐵貨車走臨港線送到鹽埕大勇路的台糖倉庫和碼頭,裝船出口賺取外匯。

1970年代高雄市成為十大建設重工業的重要據點,也因此從前鎮車場拉出一條支線,沿著中山四路草衙地區,直接進入高雄港貨櫃中心和中鋼廠區,稱為第二臨港線。為了將貨櫃及散裝貨物迅速運往中北部,1979年西部幹線實施鐵路電氣化時,也將電車線從高雄站延伸到前鎮車場,使得電力機車可以直接牽引貨物列車經高雄站北上,在台灣經濟起飛階段有著重要的貢獻。

產業外移後的轉型

受到台灣勞動市場、環保政策、及全球化的影響,許多重工業在1990年代陸續外移,尤其是高雄市的工業聚落更是首當其衝,紛紛關廠結束運作,連帶使得臨港線的貨運業務也急劇萎縮。目前臨港線主要的貨物是72號碼頭的散裝穀物,所以成了榖斗車的天下。

1999年起,每逢元宵燈會期間,都會開行「賞燈專車」,以莒光號或復興號載著新奇的民眾,順時鐘繞行臨港線一圈,遊港兼賞燈,頗受歡迎。2003 年起交通部在市政府的要求下,還撥款一億元改善臨港線安全設施,及改裝一組DR2900自強號柴聯車作為「嘟嘟火車」,委託麥當勞經營,每日均有數班點心列車和正餐列車行駛,竟成了遊覽高雄港市的名物,臨港貨物線儼然成為市民休閒及觀光客認識高雄的旅遊路線。

隨著13號碼頭於2006年初關閉,軍事物資也就不再利用西臨港線來運送,高雄市政府趁勢與台鐵協議將西臨港線停駛,配合水岸都市開發案,跨越愛河出海口的鐵路橋已經舖上木板(下方鐵道仍保留),成為市民遊憩空間,正式將臨港線環狀行駛切斷。目前繞行高雄一圈的嘟嘟火車已經停駛,西臨港線鼓山=高雄港間,也於2008年停駛廢線。

對於東臨港線,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曾有地下捷運化的構想,包括設置民族路、凱旋國小、民生醫院、高雄機廠、一心路口、鎮中、草衙等簡易通勤站。這個計畫後來被市政府的環狀輕軌捷運案所取代,並已奉行政院核定實施。為了不受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施工影響,未來的輕軌捷運將把原來規劃走臨港線的範圍擴大,不走高雄站這段,而是向北延伸到高美館、凹子底新都心,並和台鐵地下化之後的幾個捷運化車站串聯起來,構成一個捷運系統。

高雄港站區的文化價值

綜觀高雄港站區的文化歷史脈絡,我們可以歸納得到以下重要的文化價值:

  1. 日本殖民政府1895年領台之後立即著手的第一段鐵道建設及港口建設,高雄港站是南台灣的第一個火車站。
  2. 南方現代文明的發源地:1900年11月29日打狗—台南間「縱貫鐵道南部線」通車;1907年打狗—九曲堂間「鳳山支線」通車;藉由港口及鐵道聯運,輸入重機械展開製糖工業、石灰、化學等基礎工業。
  3. 高雄港站100多年來一直是台灣最大的貨運轉運站,在20世紀台灣農業、工業經濟發展上,扮演重要關鍵地位。
  4. 高雄港站保留完整的傳統產業遺址的物件,例如機械式號誌樓、19世紀規格的月台等。

打狗鐵道故事館

高雄港站及臨港鐵道系統是高雄近代發展的重要關鍵,鐵路配合都市建設停止營運後,都市計劃變更將部分站區劃為特文及公園用地。2010年10月份,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認養臺鐵局高雄港車站,且委託由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進駐營運,辦理「打狗鐵道故事館」開館,重現台灣最大貨運車站的規模,喚起大家的都市記憶,教育下一代都市發展的歷程,對於一個國際都會有其重要意義。

2010年10月13日

第4回無差別爆撃シンポジウム「帝国と空襲」

10月23日「第4回無差別爆撃シンポジウム」を開催します

第4回無差別爆撃シンポジウム「帝国と空襲」

東京大空襲・戦災資料センター戦争災害研究室主催
第4回無差別爆撃シンポジウム
「帝国と空襲--イギリス・台湾空襲を検証する」

日時:2010年10月23日(土)13:30~18:00
参加費:無料
会場:明治大学駿河台校舎研究棟2階第9会議室
(JR総武線・中央線・東京メトロ丸ノ内線「御茶ノ水駅」下車徒歩7分/東京メトロ千代田線「新御茶ノ水駅」下車徒歩7分/都営新宿線・三田線・東京メトロ半蔵門線「神保町駅」下車徒歩7分)

◆問題提起 大岡聡
(日本大学法学部准教授・東京大空襲・戦災資料センター研究員)

◆報告者 山根和代
(平和資料館「草の家」理事・高知大学非常勤講師)
「イギリスにおける空襲展示について-ロンドン・コヴェントリーを中心に-」

◆洪致文(国立台湾師範大学地理学系助理教授)
「第2次世界大戦における台湾空襲」

※報告後、コメントと討論があります。

シンポジウム案内チラシ

財団法人政治経済研究所付属東京大空襲・戦災資料センターの戦争災害研究室では、2007年から共同研究「東京大空襲体験の記録化と戦争展示」の一環とし て「無差別爆撃」についてのシンポジウムを開催し、その成果を報告書として刊行しました。また『岩波DVDブック Peace Archives 東京・ゲルニカ・重慶--空襲から平和を考える』(岩波書店、2009年)に成果を集大成しました。

共同研究の最終年度に開く今回のシンポジウムでは、今までのシンポジウムでは十分扱えなかった、ドイツ軍によるイギリス都市空襲、アメリカ軍による台湾都市空襲をとりあげます。これらの空襲の実態とともに、戦後、それらがどう記憶・記録され、博物館を中心にどう伝えられてきたのかにも焦点 を当てます。帝国本国への空襲、帝国の植民地への空襲を取り上げることにより、空襲の世界史の視野を広げることをねらいとしています。

イギリス都市空襲については、2009年9月、東京大空襲・戦災資料センター館長・スタッフなどのイギリス訪問に同行した山根和代さんから、台湾都市空襲については、台湾から空襲研究を専門とする洪致文さんを招いて、研究成果を発表していただきます。

多くのみなさまのご参加をお待ちします。

※案内チラシ(約734K:PDF形式)がダウンロードできます

2010年10月10日

2010年10月6日

<轉載>MOTA趣遊台北 Android、iPhone皆支援

MOTA(Map of Taipei Amusement)是臺北市政府今年所推出的多媒體資訊機(Kiosk)查詢服務,主要為便利出門在外的民眾能夠即時查詢並下載食、醫、住、行、育、樂等各項生活資訊。這套多媒體服務還有網路線上版http://mota.taipei.gov.tw/mota2/public/ ,以及手機板唷~有關智慧型手機的服務是引起版主注意的焦點。以下是網路上搜尋到最細膩的解釋MOTA趣遊台北的手機服務功能。提供大家參考。

原始資料來源: Sogi! 手機王 2010/10/06  文:小ㄤ

台北市政府秉持智慧城市概念,整合地圖導覽、交通資訊等服務,推出「MOTA 台北趣遊地圖」導入 LBS 適地性服務,要提供台北市民「醫、食、衣、住、行、育、樂」等訊息,並結合多平台,包括多媒體資訊機、飯店版、網路版、行動版,就是要讓台北市市民們,能更輕鬆掌握生活資訊。

MOTA 是 Map of Taipei Amusement 的縮寫,中文名為「趣遊台北地圖」。主要是提供台北市的食、衣、住、行、育、樂等資訊及交通資訊的查詢功能。目前有分為四個版本:多媒體資訊機主要設置在捷運站及遊客服務中心等,讓旅客方便查詢;飯店版則會在花博特約飯店設置,提供花博期間的遊客導覽資訊;行動版則提供使用者可以自行透過網路來瀏覽;行動版則提供 Android 手機及 iPhone 手機下載使用。

▲MOTA 趣遊台北地圖目前支援 Android 跟 iPhone 系統,雖然軟體開發商表示目前它們只測試成功 Android 2.1 版本的手機跟 iPhone 3G、iPhone 3GS 可以使用,不過小編實驗後發現,搭載 Android 1.6 版本的手機也能成功從 Android Market 上下載,而已經升級到 iOS 4.0 版本的 iPhone 手機卻無法下載,所以可能目前只能支援 Android 2.1 以下,及 iPhone 未更新到 iOS 4.0 的手機。

▲MOTA 趣遊台北地圖的 Android 版本,一打開就是以地圖模式顯示,下方會有食、衣、住、樂等資訊可以查詢,上方則有天氣訊息及即時訊息顯示,中間則會有圓球表示現在位置。


▲點選想要查詢的資訊後,會出現條列的店家資料,資料的顯示會根據距離你目前所在地的位置來排列,越近的顯示在最上面。同樣也可以切換到地圖模式直接查看,還可以一併查詢店家相關資料。

▲選擇好要前往的店家後,按下螢幕上的小箭頭,可以選擇前往的方式,有步行、車行、大眾運輸三種導航路線。

▲選擇好前往方式後,可以在地圖模式看路線,也可以按右上角的文字模式,切換成詳細的文字敘述。

▲除了基本的路線規劃外,MOTA 趣遊台北地圖也提供停車場資訊、公車資訊、即時路況及交通時刻表可以查詢。

▲對於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來說,找個停車位可能超級困難,不過現在 MOTA 趣遊台北地圖,提供停車資訊,讓你不用再四處趴趴走,找車位輕輕手指一點就 OK。


▲MOTA 趣遊台北地圖提供的大眾運輸查詢,不但可以查詢所在地的公車路線,也可以針對特定公車查詢所經過的站牌資料,對於通勤族來說相當方便。

▲MOTA 趣遊台北地圖的即時交通路況,讓你能隨時避掉壅塞煩人的尖峰路段。


▲MOTA 趣遊台北地圖,也提供高鐵時刻、台鐵時刻、飛機航班等的交通資訊查詢,實在是上班族出差的一大工具。

▲iPhone 版的 MOTA 趣遊台北地圖,在介面上跟 Android 有些不同,一開啟程式後是簡單的選項首頁。

▲iPhone 版的 MOTA 趣遊台北地圖,在地圖的圖標上也有些小小的不同。

▲iPhone 版的 MOTA 趣遊台北地圖,同樣利用簡單顏色來標明即時路況。

▲MOTA 趣遊台北地圖除了行動版外,也有網頁版可以提供民眾在家中查找資料。

▲目前在捷運站及遊客中心等地設置的多媒體資訊機,也能提供民眾資料查詢的功能,同時還可以透過藍牙或是 QR Code,將資料傳輸到手機上方便使用。

▲只要開啟藍牙,就算不是智慧型手機,也能接受到多媒體資訊機所傳送過來的地圖資料。
MOTA 趣遊台北地圖行動版功能介紹:


MOTA 趣遊台北地圖介紹:


【手機王評論】

由台北市政府所主導的 MOTA 趣遊台北地圖,透過結合多個平台的資訊服務,希望帶給台北市民更多的資訊生活,力求打造智慧台北。由提供的資料內容及結合多平台的服務,可以看得出台北市政府的用心,不過在某些設計上還是有許多可以改進的部分,手機平台版本的支援可能還必須要多加確認,避免誤導民眾,且主打是希望讓遊客能更簡單的體驗台北生活,應該在服務的支援上提供更多語言版本,目前看來只有多媒體資訊機有提供繁體、簡體、日文、英文等語言,其他版本皆只有中文版本,雖然對台灣人來說相當方便,不過若是希望能在今年台北花博上做為提供國外遊客體驗台北的資訊工具,可能還是必須加入能方便閱讀的語言切換,才知正能提供給遊客更多的資訊服務。

<轉載>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 國家級步道10月8日啟用

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 國家級步道10月8日啟用

(2010/10/06 20:39)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繼開闢18條區域型步道之後,又再增闢1條國家級的步道─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將於10月8日舉行啟用典禮,備有仿古「腦丁牌」刻製而成的檜木通行證,要送給前一百位走古道的民眾當紀念。這條長達4.1公里的步道,擁有豐富的山海天然資源、人文史蹟和歷史故事,啟用後將為宜蘭縣境的步道之旅,增添強而有力的賣點。
   羅東林管處長林鴻忠6日率同工作團隊在秋季記者會中公布這個好消息,訂於8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時,與蘇澳朝陽社區發展協會,在社區活動中心舉辦一場盛大的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啟用典禮暨認養儀式。希望藉由步道的完成,帶動社區產業發展,讓社區與林務局建立優質夥伴關係,為社區林業奠基。
     林鴻忠指出,蘇花古道於清同治年間為運送物資而開闢,從清朝的「北路」到日治時期的「大南澳路」、「東海徒步道」,到可以通行車輛的「蘇花臨海道」,再到現今新澳隧道的「蘇花公路」,經歷百年更迭,大部份路段已為現今蘇花公路所取代,唯獨東澳至南澳的烏石鼻段,因公路隧道的開通截彎取直,得以保存至今,忠實呈現一百多年來各時代的變遷樣貌,沿線留有駐在所遺址,更是見證了歷史的軌跡。 他又指出,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以台九線172公里處及蘇澳朝陽社區為出入點,古道為穿越型步道,全長4.1公里,單程行走時間約3小時,來回約 6小時。林管處歷經2到3年的時間,進行生態調查,設置休閒觀景設施、解說導覽系統,共花費7,830,000元才重現古道風采。

(圖/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即將啟用通行。羅東林管處提供)


   早在清朝及日治時代,大南澳樟腦產業發達,當時專門製造樟腦的工人,被稱為「腦丁」。地方耆老說,當時要出入這條古道的工人,必須要有「腦丁牌」才可以通行,所以這條路又被稱為「腦丁路」。古道有一段屬於朝陽里,當地居民又稱之為「酒保路」,因日治時期,日本人嚴格管制鹽、菸酒等民生用品,有人只好利用這條「密道」運送私鹽、菸酒等物資,到外地作買賣。
林管處秘書邱惠玲表示,走在這條步道上,不但可以回溯古道人文變遷與歷史更迭,沿途自然景觀與動植物生態也非常豐富。有哺乳類動物穿山甲及山羌、花街草巷中的紅紋鳳蝶及姬雙尾蝶、森林廣播電台野鳥之音台灣藍鵲及青背山雀,而每到冬天就會有遠從北方飛來渡冬的紅隼、雕頭鷹(蜂鷹),夏天偶爾迎接南方的夏候鳥來此棲息繁殖,大樹的秀場行頭附生植物山蘇花及書帶蕨等,把大樹妝點得花枝招展,美不勝收。

(圖/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沿途山海景致,美不勝收。羅東林管處提供)

  到古道一遊,更可親臨全台最早浮出海面的最古老的地質 (大南澳片岩層) ,遙想美麗寶島的誕生,同時感受大南澳越嶺阻隔「蘭雨」入侵,體驗宜蘭與花蓮兩種不同類型的氣候,還可觀察到在東北季風強風吹襲下,順著風面彎曲生長,長相特殊的「風衝林」。
     蘇花古道翻越大南澳嶺,銜接娜娘仔崎及酒保路到朝陽社區,沿途可賞東澳沖積平原、東澳灣、烏石鼻、大南澳平原及觀音海岸等美麗景致。羅東林管處歡迎民眾屆時前往朝陽社區活動中心及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出口,享受山海交織的生態之旅。社區提供接駁車服務,每輛8人600元,解說服務每3小時1200 元、8小時2000元。
    啟用活動之後,下午1時開始走古道,主辦單位特別使用檜木刻製一批仿古「腦丁牌」,準備送給前一百位走古道的民眾,很有珍藏與紀念價值。 根據林管處委託學術單位在98年所做的調查,推估:拳頭姆、朝陽、跑馬、新寮、松羅、林美、聖母等區域型步道的年總遊客量為1,216,792 人,其中有84%來自外縣市;84.06%又以遊訪步道為主要目的;為地方的食、宿等周邊產業帶來18億多的產值。如今,再添國家級步道─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的啟用,將帶來更大的賣點與經濟效益。

 
G-contents@NDHU Copyright © 2009 Blogger Template Designed by Bie Blogger 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