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導向地理資訊系統教材(電子書)

2012年12月23日

從1945美軍空照判讀「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花蓮製糖所壽工場

    日治時期花蓮港廳花蓮郡壽庄(現壽豐鄉)轄有壽、賀田、月眉、豐田、水璉等五村,而鐵道臺東線鐵路西側的「壽村」(現壽豐村)則是壽庄行政中心所在。當時殖民政府當局執行「獎勵糖業」以及「官辦移民、獎勵私營移民」等政策,因而「賀田組墾殖會社在1899年」於鯉魚尾(壽豐鄉志學至共和一帶)開始進行土地開墾事業,1904年在吳全城設「賀田組農場」及黑糖部,生產紅糖運銷日本,是花蓮製糖的開端。

賀田組農場
圖1:吳全城賀田組農場(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1910年「賀田組農場」併入「臺東拓殖合資會社」,並於1912年改組為「臺東拓殖製糖株式會社」),1913年臺東拓殖製糖株式會社在壽庄(今日的共和村)設立「壽」工場,大量引進人力耕作製糖,並設立辦公廳、員工宿舍等,此為現今花蓮農場及農墾區之前身。1914年壽工場併入「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改名為「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花蓮製糖所壽工場。

壽製糖工場
圖2:「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花蓮製糖所壽工場(資料來源:東台灣展望)

    二戰末期壽工場遭盟軍轟炸,滿目瘡痍,1945年國民政府糖業監理委員會接管後決定拆除壽工場但保存酒精工場。1952年國防部於此設立「花蓮大同合作農場」,1955年花蓮糖廠將酒精工場搬遷至光復,原場區(含宿舍區)併入合作農場並改隸屬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1969年原壽工廠宿舍區改名「花蓮農場」沿用迄今。接下來讓我看看美軍轟炸時的壽工場吧。

so01
圖3.1945美軍空照中的壽工廠 (資料來源L中研院GIS中心)

so02
圖4.Google地球衛星影像中相同位置的壽工廠現況

   昔日的製糖工場現在已經消失在地表中,取代的是聚落的平房與破碎的農耕地。然而昔日的壽宮仍場仍有部分的遺址隱藏在聚落的角落中,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親自去一趟訪談看看。此外,工場北邊的宿舍區,今日雖已成為花蓮農場,但當時的部份的宿舍仍保存下來,比對以下歷史空照,就可清楚看到是哪幾棟建築被保留下來了。

so05
圖5.壽工場宿舍區(資料來源L中研院GIS中心)

so07圖6.花蓮農場Google衛星影像

從1945美軍空照、舊地圖看"吳全城開拓記念碑"(101年縣定古蹟)

    吳全城開拓紀念碑與花蓮地方開發史密切相關,為該地拓墾與製糖產業發展之重要紀錄實物,亦為花蓮漢人開發史的重要紀念物,極具歷史文化價值。這紀念碑終於在今年被指定為縣定古蹟(坦白說真的有點晚,幸好還沒被破壞或拆除)。

stone01

   根據花蓮縣文化局網站的說明,賀田組開拓紀念碑全文如下:「企圖拓荒開發被險山怒濤所阻隔的花蓮港平野者,前有吳全,後有賀田金三郎之兩君,然而由於遭受蕃害與價厲之難關 (或困難苦境),致其偉業竟未能達成。乃由鹽水港製糖會社繼承此大業,並聘請篤農大概幸之助君擔任墾荒開拓大業。邇來移殖內地人(指日人),並愛撫使彼本島人(日人專指臺灣之漢人)、高砂族(指原住民)等而大規模的興起農耕事業,專心意志的用於灌溉排水、施肥驅蟲,尤其最致力於蕃害、惡疾防衛,從此遺寶(指土地)得逐年而有收穫,終於使萬頃土地之蔗業有薰風吹起波浪之今日,奠定了花蓮港發展之基礎。因此而建立此碑,以稱讚歌頌創業當時之氣魄,以及慰藉罹疫、遇害而殉職者在天之靈,並將其遺績傳留於千古。昭和十五年九月廿四日建立‧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

stone03

   根據自由時報11月23 日的報導:壽豐鄉長張懷文說,吳全社區內這處日本人留下的記念碑很有歷史意義,但多年來雜草叢生、環境髒亂,鄉公所計劃成立史蹟公園,為此今年初提報計畫給花蓮縣文化局審查,最近通過指定為古蹟後,將加緊腳步,由於記念碑及周邊土地為台糖所有,希望能爭取無償撥用讓鄉公所妥善整理。對此,台糖花蓮區處表示,台糖國營企業受立法院監督,依規定不可無償撥用,年租金以每平方公尺申報地價十%計算,包含記念碑及周邊面積近二分地,年租約二萬餘元,但行政機關租用可以再打八五折。也許很快的我們就有機會看到周邊整理為史蹟公園了。

吳全城開拓紀念碑所在位置的現況衛星影像(1公尺解析度),目前的開拓紀念碑已被淹沒在樹林中,不易從衛星影像判釋。

stone02

下圖則是1945年美軍空拍下的吳全城聚落影像,可清楚看到開拓紀念碑位置(照片中紅色箭頭所指的白色部分)

stone4

    從此歷史空照中可看出吳全城當時還只是一個很小的聚落,那麼紀念碑上署名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怎麼會選在此立碑呢? 仔細看下面這張1929年的五萬分一地形圖就知道囉。左下角今日壽豐車站後方就有一個鹽水港製糖工場,往上延伸有製糖用鐵道,穿越今日的東華大學校園,連結到賀田村及賀田車站(今日的志學站)。吳全城剛好位於整個製糖原料運輸路線的中繼站位置,而鹽水港製糖會社就在此設有辦公室,開拓紀念碑就設於當時辦公室前廣場處。

賀田組

2012年12月17日

國家文化資料庫推定老照片之考證-農場眺望-豐田村日本移民墓園

     延續上一篇文章,筆者在搜尋國家文化資料庫老照片時,同樣也發現這一張<推定花東地區之日本人移民村風景>,內容主題為農場眺望。不過這張農場照片,怎麼看應該都會看到在田中有四處非常明顯的"突起物",仔細在看一下,應該可以判斷出那是墓碑。如果只是尋常的農場眺望,這張照片也未免有點"特別"了些吧。

   熟悉花蓮移民村歷史的同學應該知道豐田村有一個<俱會一處>的移民村石碑。所謂的<俱會一處>是日本佛教密宗所特有的靈骨塔,其意為:不論你是否為信佛之人,當你往生後,經由密教師父加持超渡,你將得以與佛相聚(參考自豐田文史導覽手冊)。這俱會一處也可以說是一個小型的家族靈骨塔,而該座靈骨塔則為松林家族所有。國家文化資料庫這張"農場跳望"的照片,是否就是包含聚會一處的日本移民墓園呢? 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image

image

照片中最左側的的石碑,是否跟現在的俱會一處碑外型非常相似呢? *

image

如果你仍懷疑,那我們就再把Google地球搬出來吧! 就在現今俱會一處的地點來看看背後的山景。

image

很神奇吧。沒錯,這張照片應該就是2010年被登錄為<豐裡村移民墓葬園區遺構>的歷史照片。從現址另外發掘出來墓碑來看,僅聚會一處碑保留在原址,其餘包含香月家族墓碑、平井氏墓碑、密教鎮地石碑等都已不在原處。 這張照片應可提供相關單位重新規劃此墓葬園區的重要參考。

想去這地方看看嗎? 請參考下圖衛星影像:

  • 紅色箭頭處為聚會一處碑現址
  • 藍色箭頭處為廣島式菸樓屋頂(通風口處)
  • 白色箭頭為豐裡國小現在大門口

image

廣島式菸樓照片image

豐裡國小(豐田小學校)的百年校門老照片踏查

       坐落在豐田地區的豐裡國小,其前身為豐田小學校,成立於1913年,明年即將就要屆滿百年。這樣的一個老學校,校園內雖然有個登記有案的歷史建築,可惜校園景觀已跟日治時期差異甚大。校園建築物的座向、校門口等都有戲劇性的變化唷。

   筆者會關注到這間學校的校門,主要是在國家文化資料庫搜尋老照片時,無意間看到一張校門老照片,該照片的名稱為<推定花東地區之日本人移民村風景>,資料庫的詮釋資料說明如下:照片與表中各移民村之解說均不符合只能推測試花東地區日本人移民村之風景。然而,看到這照片背後的山景、校門口的植栽、以及校門後的建築,讓筆者有強烈的直覺,這似乎在哪裡看過…

image

image

   現今豐裡國小的左側圍牆,其實就是當年的校門口,且正對著日本移民村時代的移民指導所。以下衛星影像中的白色箭頭部分就是當年的校門口位置。校內的師生還很用心地利用圍牆彩繪標示了豐田小學校時代的校門位置(Gooelg街景保留了圍牆彩繪的影像,現今則因為油漆剝落,很難看清楚這些字樣了)。

image

image

要辨識出該老照片的位置,其實最重要的,是透過背後的山景.在這個街景地點,轉換為3D的地形,用相同的視角往山區看過去,可看到背後的山脈輪廓,依稀跟照片中模糊的山陵線是吻合的。

image

此外,從1969年的美軍CORONA衛星影像(下載自中研院GIS專題中心網站),也可看到當時最主要的校舍就在舊校門口的後方。

image

下次若有機會到豐裡國小,除了去看校內那棟歷史建築之外,不妨也去看看這個舊校門遺址唷~

image

OpenStreetMap開放校園地圖:東華與交大成果分享

     在國內開放街圖(OSM)的推動下,東華大學與交通大學本學期已分別由其校內學生進行校園地圖的繪製。由於OSM的地圖是由類似WIKI的方式讓使用者自由描繪地圖,從中也可看出兩校學生對於校園的詮釋、圖例選擇、繪圖關心之重點的差異。在這兩校學生的用心繪圖之下,這些OSM校園地圖的內容與更新速度,就會超越校園官方網頁中的制式化地圖。同學們也請觀摩一下彼此繪圖的優點,看看如何讓自己的校園地圖內容更符合同學的需求。
東華壽豐校區校園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交大光復校區校園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G-contents@NDHU Copyright © 2009 Blogger Template Designed by Bie Blogger Template